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ISSN 1671-2072  CN 31-1863/N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研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
    环境污染致人身损害司法鉴定初探
    丛 斌
    2016(2): 1-5. 
    摘要 ( )  
    环境污染致人身损害的致害因素及其损害后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环境污染致人身损害案件的处理也具有一定的难度。污染物进入环境,致使环境质量下降,后又影响到必须依赖一定质量的环境才能生存的人的生存,导致人的健康权,乃至生命权遭受不同程度侵害。对环境污染致人身损害行为人实施必要的处罚,给予受害者及时的法律救济是维护社会秩序,缓解社会矛盾,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环境的关键机制,体现了法律保障人权、维护公平正义的价值取向。通过阐述环境污染致人身损害司法鉴定的法理依据、法律医学属性,司法鉴定的主体选择,司法鉴定应关注的六个问题等,以期能为环境污染致人身损害司法鉴定工作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我国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模式的问题与对策
    刘 鑫、方玉叶
    2016(2): 6-12. 
    摘要 ( )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是进行责任认定和司法审判的重要依据。通过分析现有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模式的矛盾和弊端,对现有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立法情况进行总结,根据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特殊性,探讨建立一个环境损害综合鉴定平台,以求更加科学解决环境损害归因关系。为此,进而提出关于环境损害综合鉴定平台的综合性、逻辑推导性、法律应用性的特点,及其组织机构、平台工作原则以及方法论的构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诉讼视角下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取证程序研究
    李 乾, 陆建泉
    2016(2): 13-19. 
    摘要 ( )  
    环境侵权诉讼是遏制环境侵权行为的有力武器,但环境侵权诉讼的展开几乎难以脱离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倚仗。而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鉴定取证无疑是保障环境损害司法鉴定顺利开展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目前我国在相关取证程序制度规则方面的理论研究与立法规范尚不完善,亟待改进。结合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的特点,从民事诉讼的视阈出发,着重检讨目前实践中存在的鉴定取证程序性瑕疵,并提出以诉审商谈和叙事伦理的理念创设“鉴定会”制度,助力构建符合程序正义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取证程序规则,摆脱旧有的程序惯习弊端,以期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程序的完善提供绵薄之力。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的设立模式——以其公有性为视角
    远丽辉
    2016(2): 20-23. 
    摘要 ( )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部联合印发的《关于将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纳入统一登记管理范围的通知》及司法部、环保部联合印发的《关于规范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设立的条件和机构设置数量提出规划建议,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在实际工作中具体业务的范畴予以解读,并从多个角度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公有”模式的科学性、客观性、必然性进行论证。同时,根据司法鉴定领域的现状,建议对“公有”模式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的运行和管理采取行业化、规范化管理,对“公有”模式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机构健康发展做出具体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浅谈环境损害司法鉴定
    郎 建、张卫东、李红卫、徐国杰、郑文华
    2016(2): 24-30. 
    摘要 ( )  
    环境问题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作为司法鉴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环境污染行为对环境及通过环境对特定受害人所造成的损害进行的鉴定。其主要工作包括确认污染源及污染物的理化性质,确认污染物或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确定损害的范围及程度,确认污染行为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等内容。通过对具体实践案例分析,阐述各不同工作内容可依赖的具体方法,如危险废物的认定可通过追溯法、检测法进行;污染物数量(质量)的认定可以通过称重法、测量计算法、综合分析法等来确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实践
    HPLC-ICP-MS法检测水中Cr(Ⅲ)和Cr(Ⅵ)
    张素静、骆如欣、马栋
    2016(2): 31-35. 
    摘要 ( )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联用技术检测水中三价铬Cr(Ⅲ)和六价铬Cr(Ⅵ)的分析方法。方法 样品以缓冲溶液(75 mM HNO3和0.6 mM EDTA的水溶液,氨水调pH=7)配制,75 mM HNO3(氨水调pH=7)为流动相分离两种价态的铬。结果 Cr(Ⅲ)和Cr(Ⅵ)的方法检出限均为0.5 ng/mL,线性范围均为1.5~100 ng/mL,加标回收率和精密度均满足分析要求。结论 建立的HPLC-ICP-MS检测水中Cr(Ⅲ)和Cr(Ⅵ)的方法,检出限为0.5 ng/mL,方法简单准确,适用于水中Cr(Ⅲ)和Cr(Ⅵ)的检测,并为建立生物样本如血液和尿液中Cr(Ⅲ)与Cr(Ⅵ)的检测方法建立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疗损害技术鉴定中过错参与度影响因子实证研究
    薛 梅
    2016(2): 36-40. 
    摘要 ( )  
    目的 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诉讼中,司法鉴定机构对于过错参与度的鉴定直接关系到法院裁判中确定责任的分担。而现行法律、法规、规章并没有为司法鉴定机构提供划分过错参与度的参考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对影响过错参与度的因子进行实证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方法 通过查阅北大法宝数据库中的裁判文书,结合实务经验,做出第一步猜想:是否存在“额外损害”可能是影响因子之一。随之,从北大法宝数据库里随机抽取了 76 份裁判文书,并利用统计软件 spss 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是否存在额外损害”这一因子对于过错参与度的判定具有重要影响。结论 科学地找出过错参与度的影响因子并加以研究,最终实现过错参与度评价标准的客观化,无论对于提升司法的公平性,还是缓和当前尖锐的医患矛盾,抑或是节约司法资源,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语音同一性鉴定中口音韵母、鼻化韵母、鼻韵母的语图判别法探究
    王晓婷、杨俊杰
    2016(2): 41-47. 
    摘要 ( )  
    目的  解决语音同一性鉴定中如何依据语图准确区分方言与对应普通话音节是口音韵母、鼻化韵母还是鼻韵母。方法 利用语音工作站对口音韵母、鼻化韵母、鼻韵母的语图差异分别进行研究。结果 得出了通过对夹鼻录音进行LPC谱分析来区分口音韵母与鼻音韵母;通过宽带语图的分析来区分鼻化韵母与鼻韵母等认识。结论 为在方言与普通话之间进行语音同一性鉴定时选择可比对特征音节以及方言田野调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铝质发动机号码显现的实验研究——三种电解液配方的优化
    崔振球、胡宏斌、马元元
    2016(2): 48-52. 
    摘要 ( )  
      目的 探索电解法显现冲压形成的铝质发动机号码的最优电解液配方以及最佳电压。方法 在废弃的铝质发动机上打制实验号码后,挫磨掉实验号码,分别选择15%的盐酸、10%的NaOH溶液、盐酸和三氯化铁溶液等三种电解液,在不同电压下进行显现实验,比较显现效果,得出最佳显现电压。结果 三种配比的电解液均得出了最佳显现电压组合。结论 三种电解液均在10V电压下,显出效果最好;比较三种电解液的显现效果,发现NaOH溶液组合显现速度快,无污染,盐酸、三氯化铁溶液组合显出号码反差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NAS 2015Z0059指印能力验证结果的解析
    钱煌贵, 杨 旭
    2016(2): 53-56. 
    摘要 ( )  
    目的 实施指印鉴定能力验证有利于科学、客观地考察和评价从事指印鉴定的鉴定机构(或鉴定人)技术能力和水平。方法 概述了2015年度CNAS 2015Z0059指印能力验证项目从样品制作到返回结果评价过程。结果 使参与者了解本次指印能力验证的评价方法、评价的总体结果。结论 阐明了通过本次指印能力验证的关键技术要点,以及在制作指印鉴定意见书时,期待改正的普遍性问题,以保持司法鉴定意见文书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综述
    “十三五”法医学科学研究发展战略思考
    侯一平
    2016(2): 57-63. 
    摘要 ( )   PDF(334KB) ( )  
    对法医学的定义、学科特点、法医学主要分支学科的战略地位进行剖析,提出了法医学的发展规律是“原创”与“转化”的统一与协调。为提高我国法医学研究水平,改变长期以来的跟跑角色,向实现原始创新和跨越式发展转变,需要促进法医学研究模式的转变、促进法医学的转化性研究、促进法医学新方法、新技术和新概念研究,并在总结归纳了目前法医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布局基础上,提出了“十三五”期间建议优先发展的研究领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纹显现技术的发展方向
    马荣梁、赵 越、高 峰、韩 柯
    2016(2): 64-69. 
    摘要 ( )  
    指纹是最传统的法庭科学证据之一,也是少数几个可以直接认定嫌疑人的法庭科学证据,在侦查破案及法庭科学诉讼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般地,指纹技术可以分为指纹显现、鉴定及计算机指纹自动识别技术三大类,指纹显现技术是整个指纹技术的基础。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生物化学及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指纹技术已经并将在以下几方面得到发展:荧光技术,特别是以茚三酮同系物为基础的荧光试剂已成为指纹显现的常规试剂;纳米粒子由于具有独特的优势,在指纹显现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免疫技术和适配体技术是指纹显现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疑难客体上的指纹显现技术是实际案件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时间分辨和相分辨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光谱成像技术适应性非常广泛;核化生危害物质污染后的客体上手印显现技术也是恐怖袭击案件中需要面临的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论坛
    司法行政机关对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保障制度研究
    潘广俊
    2016(2): 80-84. 
    摘要 (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完善证人、司法鉴定人出庭制度”等新任务,有利于更好地发挥司法鉴定在诉讼活动中的作用。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司法鉴定执业活动的主管部门,要依法履行司法鉴定管理职责,强化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义务,并为其出庭作证提供保障。从加强司法鉴定人队伍建设、建立司法鉴定保障机制、健全司法鉴定管理与使用相衔接机制等方面思考,就建立司法行政机关对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保障制度进行论述,激发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积极性,与法院共同推进司法鉴定人出庭作证,保障庭审在查明事实、认定证据、保护诉权、公正裁判中发挥决定性作用。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国专家证人出庭质证实务推介
    杨天潼、尤 萌
    2016(2): 85-89. 
    摘要 ( )  
    司法鉴定人出庭质证,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英国的专家证人制度以及出庭质证历史悠久、影响广泛。以英国专家证人出庭质证为实例,从司法鉴定人出庭程序角度出发,着重从司法实践方面展示英国专家证人出庭质证时如何进行出庭前准备、法庭布局、宣誓、举证、交叉询问等出庭质证实务,为我国司法鉴定人在法庭上如何正确提供证言,以及面对交叉询问等提供借鉴。同时通过介绍英国专家证人在出庭质证时,如何面对对方律师,以及如何同律师共同参与诉讼过程,为我国司法鉴定人的司法实践提供指导,也为司法鉴定人以专家证人的身份出庭质证提供文献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司法鉴定监督基本问题研究——以检察机关为视角
    戴羚霞
    2016(2): 90-94. 
    摘要 ( )  
    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要求,对司法鉴定检察监督的必要性、法律依据等问题进行多角度探讨。对加强司法鉴定检察监督的必要性,针对司法鉴定的制度改革和现实状况,归纳其原因;对检察机关对司法鉴定行使监督权的法律依据,从宪法、诉讼法、人民检察院组织法及相关司法解释多层面进行了列举与解读;对司法鉴定检察监督主体、对象、范围等有争议的问题,认为司法鉴定检察监督主体只能是检察监督部门及其检察人员,而非检察技术部门和人员,监督对象主要是公诉案件的涉鉴问题,监督范围应是鉴定程序和鉴定实体,其性质属于鉴定审查核实活动而非鉴定复核与再鉴定,审核意见仅供检察监督人员参考;对司法鉴定检察审查监督方法,提出了具体措施与要求;针对当前涉鉴上访与鉴定纠纷增多的现状,提出了检察机关对维护合法鉴定活动和客观真实鉴定意见的审查监督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司法鉴定的科学分类与鉴定人资格管理
    贾治辉、欧阳俊荣、凌扬棣
    2016(2): 95-99. 
    摘要 ( )  
    我国司法鉴定的分类依据和所划分的种类较为多样,有的是按具体鉴定学科进行划分,有的按司法类型分类,还有的是移植国外的鉴定类型。由于分类的不统一,导致在立法和司法鉴定实践中出现混乱。这种混乱对司法鉴定管理中鉴定机构资质授予和司法鉴定人职业资格认定,以及相关司法鉴定意见书合法性产生负面影响。为此,有必要从鉴定对象、专门问题、鉴定专门知识三方面结合对司法鉴定进行科学分类,厘清各类司法鉴定项目范围。这不仅有利于相关的立法和司法鉴定管理,而且有利于科学地解决司法鉴定项目与司法鉴定人的主体适格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委托中退案明晰
    张培锋、崔红玲
    2016(2): 100-103. 
    摘要 ( )  
    道路交通事故痕迹鉴定所涉及的具体鉴定委托要求各式各样,但在实际检案中,由于程序或技术等问题,时常会碰到对委托人所提出的鉴定委托要求不能得出明确鉴定意见而需作退案处理的情况。由于程序上的原因而退案的,在受案合同评审时或鉴定过程中即可予以作出。目前所面临的诸多退案主要是由于技术原因,技术原因分为外部因素(如鉴定要求的表述、鉴定材料条件及自然条件等)和内部因素(如鉴定机构设备配置、鉴定人能力等)。为了进一步完善退案程序,研究这一类案件退案的技术性原因,并探讨退案说明文本材料的书写规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诉讼与案例
    大脑枪弹贯通伤存活19天1例
    柏天福、炳智、李红云
    2016(2): 104-105.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心肌桥与法医学死亡原因鉴定案例2例
    颜峰平、陈圆圆、杨庆春
    2016(2): 106-108. 
    摘要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