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ISSN 1671-2072  CN 31-1863/N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23年度全国司法鉴定能力验证分析报告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3): 102-11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3.014
    摘要376)      PDF(pc) (545KB)(938)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醉驾型危险驾驶鉴定意见审查原则及要点
    罗 静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4): 75-8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4.010
    摘要274)      PDF(pc) (1277KB)(585)    收藏
    近年来,随着危险驾驶案件数量的攀升,无罪判决也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部分无罪判决系由鉴定意见问题引发。实践中,鉴定意见主体不适格、送检不规范、检材来源不合法、出具报告超时、鉴定标准适用错误等,常常成为无罪判决中鉴定意见不被采纳的理由,严重影响该类案件的办理质效。因此,掌握鉴定意见审查原则,从检材来源、采血管和消毒试剂选择、鉴定人和鉴定机构主体资格、鉴定标准及方法等方面做好鉴定意见的“穿透式”审查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人工智能浪潮下司法鉴定的机遇与挑战
    张颖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5): 11-17.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5.002
    摘要270)      PDF(pc) (1177KB)(614)    收藏
    在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中,人工智能正赋能各个产业,司法鉴定行业也不例外,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而迅速的变革。如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特点,将其更好、更规范、更高效地应用于司法鉴定领域,也是行业人士的热议话题。首先,回顾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讨论其对传统司法鉴定领域带来的冲击,以及司法机关为了面对和适应这种冲击而作出的政策制度上的改变与创新。其次,从司法鉴定的“四大类”切入,在鉴定技术、辅助程序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给其带来的机遇和助力。最后,从人工智能应用挑战、实战难度等方面入手,深度剖析了司法鉴定可能面对的问题和风险,并对人工智能和司法鉴定的结合提出了总结与展望,充分肯定了其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人工智能参与生成鉴定意见的程序法机理及方案
    张栋, 陈修勇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5): 1-1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5.001
    摘要197)      PDF(pc) (1299KB)(618)    收藏
    以Sora和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刑事司法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司法鉴定的探索已初见成效,同时也暴露出新的问题。传统以鉴定人和经验为中心的鉴定意见生成模式易受认知偏见影响,而以算法和数据为中心的人工智能参与生成鉴定意见的模式可有效克服人的认知偏见,由人工智能充当专责检验的鉴定人,鉴定人充当情景管理员,从而增强鉴定意见的可靠性,并提高司法鉴定效率。要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司法鉴定领域应用可能存在的诸如“算法黑箱”“算法偏见”等新问题,防止陷入数字时代的“新法定证据主义”。首先,确立“人主机辅”的人机关系,明确鉴定人负有对算法参与生成鉴定意见的审查和监管职责。其次,建立数据规范与溯源机制,防止算法模型学习内容的“源头污染”。最后,对于算法的公开与有效审查,一个可行的方案是构建独立的算法审查委员会及算法审查听证程序,以缓解算法公开审查要求与商业利益保护之间的冲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司法鉴定机构数据安全的规范进路
    拜荣静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4): 1-9.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4.001
    摘要197)      PDF(pc) (1262KB)(538)    收藏
    司法鉴定机构数据利用规制是司法鉴定数据安全的基础。“四大类”司法鉴定均存在数据安全风险,司法鉴定机构数据安全风险识别应坚持类型化思路展开,已有的《网络安全法》《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司法鉴定机构数据安全提供了制度指引和基本要求。司法鉴定机构数据安全规制应完善相应法律制度,建立涉案数据安全监管机制,培育数据安全意识,提升数据合法利用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人体损伤残疾评定域外标准概要与启示
    施 蕾, 邱丽蓉, 鲁 婷, 唐鲜娥, 薛 冶, 范 飞, 占梦军, 罗宇鹏, 邓振华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4): 65-74.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4.009
    摘要186)      PDF(pc) (1354KB)(505)    收藏
    我国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标准化体系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作为人身损害赔偿重要依据之一的残疾评定标准应根据医学、法医学的进步不断加以完善,是公正处置此类案件的必要前提。当前应通过专业领域的跨学科合作,例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残疾的多层次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我国残疾标准的制修订能力,健全标准体系,使之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需重视国际经验的借鉴,提高我国残疾评定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及国际交流。通过分析北美地区、欧洲地区、亚洲地区及大洋洲地区国家的残疾评定标准,从适用范围、标准体系之特点、架构和理念等展开讨论,为我国人体损伤残疾评定标准的研制和应用提供国际化视野和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其他类”司法鉴定管理的困境与改革
    陈 喆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4): 10-2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4.002
    摘要182)      PDF(pc) (1537KB)(494)    收藏
    目前,在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的“四大类”司法鉴定外,尚有数量庞大的“其他类”司法鉴定。“其他类”司法鉴定存在公信力不足、适用混乱、与现有证据规定矛盾和管理与使用缺位等问题。而上位法缺失、司法行政部门管理力量不足、法院的制度掣肘和行业管理收效甚微又使得司法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面临困境。为此,要通过统一司法鉴定立法、采取渐进措施推进、强化行业管理力量以及完善司法鉴定管理与使用衔接,以实现“其他类”司法鉴定统一管理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限缩范式建构——“质证顾问”及其权利保障
    胡振龙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4): 81-9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4.011
    摘要178)      PDF(pc) (1335KB)(390)    收藏
    在诉讼专家多元化扩张的背景下,法条规定之“有专门知识的人”实际正以司法鉴定人、办案辅助人、质证顾问和准司法鉴定人的多种面孔参与到司法程序当中。其中,传统的以《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七条为基础的刑事专家辅助人是且应是职能限缩的质证顾问,这种认识不仅有法条教义作为支撑,更有顺应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走向、尊重制度环境特性、符合差异化制度建构需要的合理性基础补充维系。由此,专家辅助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应固守其限缩范式,即以质证职能的有效行使为目的,从法官对质证顾问出庭申请的审查、出庭权利的明确、庭外权利的配置三个方面构建其权利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尼秦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及其检验方法研究进展
    沈瑞迪, 钱振华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4): 21-28.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4.003
    摘要168)      PDF(pc) (2048KB)(512)    收藏
    新精神活性物质作为继传统毒品和合成毒品后的第三代毒品,在全球范围内的滥用愈发严重,已成为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突出问题。合成阿片类物质作为其中潜在危害最大的物质,其滥用种类不断增长,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公共安全。尼秦类物质作为一类新型阿片类毒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制造、走私和滥用问题越来越突出。从尼秦类物质的基本结构、滥用和管制情况及其药理和毒理学性质、代谢情况、检测方法四个方面展开综述,对尼秦类物质的检测技术发展等方面进行简要展望,以期为尼秦类物质的深入研究提供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我国司法鉴定领域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韩春旭, 贾汝静, 郝 奇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6): 100-107.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6.013
    摘要152)      PDF(pc) (1266KB)(413)    收藏
    我国能力验证提供者的认可已历经二十余年的历程。司法鉴定领域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随着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的发展而产生并逐步发展,目前已成为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的领域之一。通过与国外司法鉴定领域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领域及开展能力验证的情况进行比较,对我国司法鉴定领域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评审不符合项及开展能力验证情况进行梳理,分析了我国司法鉴定领域能力验证提供者认可及开展能力验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司法鉴定领域能力验证的认可工作提出了完善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法医精神病鉴定中的价值取向与伦理问题
    唐 勇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5): 86-92.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5.012
    摘要144)      PDF(pc) (1181KB)(452)    收藏
    针对法医精神病鉴定实务中常遇两难困境,在回顾梳理法医精神病学科历史脉络基础上,明确有别于临床精神科医师的法医精神病鉴定人角色与责任,并就法医精神病鉴定人价值取向与伦理原则作出初步探讨。在承认法医精神病学基本科学属性前提下,以求真作为第一价值追求,并结合其与法学交叉性质,确立求真亦求善的总体价值取向。将法医精神病鉴定工作全流程置于本专业特有伦理规范体系内,在辩证原则主义分析框架下寻求各种困难情形处置的最优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多模态法医病理学智能化鉴定的应用展望
    黄 平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6): 36-43.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6.004
    摘要144)      PDF(pc) (1265KB)(314)    收藏
    传统法医病理学鉴定主要依赖于现场勘查、案情分析、尸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验等方法,这一过程高度依赖鉴定人的个人经验和主观判断。历经数百年的鉴定实践,该模式一直是法医病理学领域的基石。然而,随着人工智能(artifical intelligence,AI)技术的突飞猛进,特别是生成式AI技术的兴起,AI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已经实现了从单一模态数据分析到多模态数据综合处理的转变条件。深入探讨了多模态AI技术及其数据融合策略在法医病理学鉴定中的应用展望,尤其是潜在应用场景和发展前景。同时,还审视了多模态AI技术在法医病理鉴定实践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和伦理问题,并对如何克服这些“瓶颈”问题提出了见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多模态信息融合在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鉴定中的应用探索
    冯 浩, 吴何坚, 陈 丰, 刘嘉鲯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5): 18-26.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5.003
    摘要138)      PDF(pc) (1392KB)(549)    收藏
    随着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智能网联汽车的事故调查受到各地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重视。首先,从交通事故鉴定的角度出发,针对智能网联汽车普遍存在的多源异构信息,从典型信息的执行标准、功能认证、车型范围、存储位置和获取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其次,结合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取证规则和鉴定意见的证据要求,对智能网联汽车事故的典型信息进行溯源分析和证据力分析。再次,根据智能网联汽车事故调查目的和鉴定需求,结合其多源异构特点,提出多模态信息校验和融合。最后,对智能网联汽车的事故调查方法和事故鉴定技术进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法庭科学中的不确定性量化——法庭统计学辅助证据评价与分析
    徐嘉烨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4): 101-106.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4.013
    摘要134)      PDF(pc) (1350KB)(408)    收藏
    不确定性在法庭科学的研究中普遍存在,在司法鉴定的实践中亦不可避免,且与意见可靠性是共生关系。因此,将法庭统计学方法用于法庭科学/司法鉴定中的不确定性量化,是保证证据评价与证据分析的科学性的客观需求,有助于提升鉴定意见的可靠性,进而有助于提升司法鉴定的公信力。从法庭科学中的不确定性量化问题出发,从法庭统计学的角度对不确定性进行分类,总结了不同类别的不确定性的量化方法及其在证据评价与分析中的作用。同时,根据鉴定全过程似然比量化控制的理念,提出了前述法庭统计学方法应用于司法实践所需的准备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常见道路交通事故损伤在交通行为方式司法鉴定中的辨识与运用
    赵明辉, 姜镇飞, 李 威, 张培锋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3): 94-101.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3.013
    摘要132)      PDF(pc) (1435KB)(672)    收藏
    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是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综合鉴定的重要内容,其涉及多学科交叉知识。具有认定交通行为方式的典型特征损伤、痕迹物证和运动轨迹可作为交通行为方式判断的关键性依据,能够得出认定性的意见。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因车辆碰撞造成涉案者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损伤的形态及对损伤机制的分析,能够客观地判断涉案者的交通行为方式。其中,典型特征损伤更是起到了关键证据的作用。通过梳理、归纳十种常见典型特征损伤的形态、致伤方式及鉴定实践,探讨如何辨识和运用典型特征损伤的关键证据;结合符合性成立条件,综合判断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以期对司法鉴定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中国式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中的司法鉴定融合发展路径
    杨凯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6): 1-15.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6.001
    摘要131)      PDF(pc) (1366KB)(327)    收藏
    司法鉴定是民事司法程序中的科学基石,也是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对确保司法公正与提升司法效率承载着前瞻性的促进作用,并深度介入复杂社会矛盾纠纷解决机制中,着力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其核心价值在于程序正当性与结果适当性,这二者与司法裁判过程中的价值判断紧密相连,体现了科技与法律的有机结合,以及对公平正义原则的深入实践。司法鉴定的特性包括包容性、开放性、安定性和保障性,其与公证、调解、仲裁、法律援助、律师制度等其他法律服务机制相融合,共同推动构建中国式现代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为社会治理提供更加全面高效的法律支持与科学保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研究
    刘福聚, 王 辰, 陈桂华, 夏 宁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5): 34-41.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5.005
    摘要130)      PDF(pc) (1329KB)(488)    收藏
    以智能网联汽车高速追尾典型事故为例,针对事故过程及事故原因分析所需采集的数据信息,对现有汽车数据信息记录要求进行了综合评述。结合智能网联汽车测试评价现状,分析七起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回顾了交通事故研究机构及其对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的研究能力,介绍了智能网联汽车交通事故数据公开情况。基于多传感器融合感知技术仍面临挑战、传感器感知数据记录标准缺失及国内公开交通事故数据信息较少的现状,提出了建设跨专业领域事故研究机构的设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拉曼光谱在文件检验中的应用及进展
    王 霄, 刘 蕾, 陈彭波, 刘 艳, 郝红霞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4): 29-39.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4.004
    摘要120)      PDF(pc) (1381KB)(416)    收藏
    拉曼光谱作为一种分子“指纹”光谱,以其简便、快捷、无损的分析特点在文件检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拉曼光谱技术及人工智能工具使其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通过介绍拉曼光谱的原理及分类,重点综述拉曼光谱在文件检验领域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包括文件制作工具墨迹鉴别、文件制作时间检验、变造文件检验及特种文件检验,提出拓展拉曼光谱与其他检验技术或分析方法结合、拓宽检验范围、逐步完善拉曼光谱数据库建设等应用前景,以推动文件检验朝着更加规范、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鉴定咨询:司法鉴定机构的公共法律服务职能
    朱 瑞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6): 25-35.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6.003
    摘要120)      PDF(pc) (1276KB)(320)    收藏
    长期以来,鉴定咨询未得到充分重视。作为一种公共产品,鉴定咨询具有非竞争性、非排他性的特质,并且能够带来广泛的社会效益。评估司法鉴定咨询社会效果的标准主要包括专业性、服务质量和成本效益。其社会功能在于预防和化解纠纷,进而助力控制社会总支出,这是其作为公共法律服务构成部分的核心职能。为更好发挥鉴定咨询的作用,战略上需要促进司法鉴定与其他公共法律服务的协同、司法鉴定与诉讼服务的整合,并保障区域间司法鉴定的协作。从建设角度来看,既需要政府的大力投入,也需要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同时,积极探索并实践公私合作伙伴(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模式,以优化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运作机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法工交融”背景下司法鉴定专门人才培养路径研究——以政法院校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专业发展为视角
    沈臻懿, 杜志淳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3): 70-75.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3.010
    摘要119)      PDF(pc) (648KB)(567)    收藏
    司法鉴定等现代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建设,离不开专门人才的培养和支撑。司法部《法医类 物证类 声像资料司法鉴定机构登记评审细则》将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列入司法鉴定准入的相关专业,为政法院校前述专业的转型发展和人才培养优化注入了新的活力。鉴于司法鉴定兼具法学和自然科学技术的交叉属性,其在成为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专业职业导航新增长点的同时,需要处理好前述专业发展过程中的“法”“工”交叉融合,探寻契合司法鉴定行业所需的“法工交融”专门人才培养路径的构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