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ISSN 1671-2072  CN 31-1863/N

摘要点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2023年度全国司法鉴定能力验证分析报告
    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3): 102-11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3.014
    摘要272)      PDF(pc) (545KB)(698)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 司法鉴定人职称制度现状与思考
    剪宏伟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2): 99-104.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2.013
    摘要160)      PDF(pc) (1179KB)(787)    收藏
    职称制度在司法鉴定活动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是司法行政部门审核从业人员能力、把好进人关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通过对当前司法鉴定人职称制度现状的阐述和思考,建议有关部门在落实《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意见》时,结合司法鉴定活动的特点,进一步对评审体系进行完善,并对《司法部司法鉴定人高级职称评审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相关部门采纳。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3. 醉驾型危险驾驶鉴定意见审查原则及要点
    罗 静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4): 75-8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4.010
    摘要154)      PDF(pc) (1277KB)(346)    收藏
    近年来,随着危险驾驶案件数量的攀升,无罪判决也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部分无罪判决系由鉴定意见问题引发。实践中,鉴定意见主体不适格、送检不规范、检材来源不合法、出具报告超时、鉴定标准适用错误等,常常成为无罪判决中鉴定意见不被采纳的理由,严重影响该类案件的办理质效。因此,掌握鉴定意见审查原则,从检材来源、采血管和消毒试剂选择、鉴定人和鉴定机构主体资格、鉴定标准及方法等方面做好鉴定意见的“穿透式”审查尤为重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4. 司法鉴定机构数据安全的规范进路
    拜荣静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4): 1-9.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4.001
    摘要137)      PDF(pc) (1262KB)(334)    收藏
    司法鉴定机构数据利用规制是司法鉴定数据安全的基础。“四大类”司法鉴定均存在数据安全风险,司法鉴定机构数据安全风险识别应坚持类型化思路展开,已有的《网络安全法》《民法典》《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为司法鉴定机构数据安全提供了制度指引和基本要求。司法鉴定机构数据安全规制应完善相应法律制度,建立涉案数据安全监管机制,培育数据安全意识,提升数据合法利用能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5. 人工智能浪潮下司法鉴定的机遇与挑战
    张颖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5): 11-17.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5.002
    摘要133)      PDF(pc) (1177KB)(208)    收藏
    在信息化时代的飞速发展中,人工智能正赋能各个产业,司法鉴定行业也不例外,正经历着一场深刻而迅速的变革。如何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技术特点,将其更好、更规范、更高效地应用于司法鉴定领域,也是行业人士的热议话题。首先,回顾了人工智能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史,讨论其对传统司法鉴定领域带来的冲击,以及司法机关为了面对和适应这种冲击而作出的政策制度上的改变与创新。其次,从司法鉴定的“四大类”切入,在鉴定技术、辅助程序等方面深入探讨了人工智能技术给其带来的机遇和助力。最后,从人工智能应用挑战、实战难度等方面入手,深度剖析了司法鉴定可能面对的问题和风险,并对人工智能和司法鉴定的结合提出了总结与展望,充分肯定了其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6. 股骨颈骨折康复时间、临床特点对伤残评定的影响
    陈 焕, 史舅生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2): 61-66.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2.008
    摘要130)      PDF(pc) (1254KB)(614)    收藏
    目的 探讨交通事故致股骨颈骨折的康复时间、临床特点及其对伤残评定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至2022年在本院接受治疗的100例交通事故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非手术治疗组(n=40)和手术治疗组(n=60),比较两组患者的康复时间、并发症发生率、骨折愈合情况、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关节功能恢复情况及伤残评定结果。结果 手术治疗组患者的康复时间[(6.8±1.5)个月]明显短于非手术治疗组[(9.2±2.1)个月,P<0.05],并发症发生率(15.0%)也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组(32.5%,P<0.05)。两组患者的骨折愈合率无显著差异(P>0.05),但手术治疗组患者的股骨头缺血坏死发生率(30.0%)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组(50.0%,P<0.05)。手术治疗组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明显优于非手术治疗组,以 Harris 评分为例,手术治疗组患者的优良率为 86.7%,而非手术治疗组为 57.5%(P<0.05)。伤残评定结果显示,手术治疗组的伤残率明显低于非手术治疗组(P<0.05)。结论 交通事故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时间、临床特点及其对伤残评定的影响与治疗方式密切相关,手术治疗相比非手术治疗能够缩短康复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改善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降低伤残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7. 人工智能参与生成鉴定意见的程序法机理及方案
    张栋, 陈修勇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5): 1-1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5.001
    摘要125)      PDF(pc) (1299KB)(278)    收藏
    以Sora和ChatGPT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与刑事司法进一步融合,人工智能深度参与司法鉴定的探索已初见成效,同时也暴露出新的问题。传统以鉴定人和经验为中心的鉴定意见生成模式易受认知偏见影响,而以算法和数据为中心的人工智能参与生成鉴定意见的模式可有效克服人的认知偏见,由人工智能充当专责检验的鉴定人,鉴定人充当情景管理员,从而增强鉴定意见的可靠性,并提高司法鉴定效率。要防范生成式人工智能在司法鉴定领域应用可能存在的诸如“算法黑箱”“算法偏见”等新问题,防止陷入数字时代的“新法定证据主义”。首先,确立“人主机辅”的人机关系,明确鉴定人负有对算法参与生成鉴定意见的审查和监管职责。其次,建立数据规范与溯源机制,防止算法模型学习内容的“源头污染”。最后,对于算法的公开与有效审查,一个可行的方案是构建独立的算法审查委员会及算法审查听证程序,以缓解算法公开审查要求与商业利益保护之间的冲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8. “其他类”司法鉴定管理的困境与改革
    陈 喆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4): 10-2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4.002
    摘要119)      PDF(pc) (1537KB)(290)    收藏
    目前,在司法行政部门统一管理的“四大类”司法鉴定外,尚有数量庞大的“其他类”司法鉴定。“其他类”司法鉴定存在公信力不足、适用混乱、与现有证据规定矛盾和管理与使用缺位等问题。而上位法缺失、司法行政部门管理力量不足、法院的制度掣肘和行业管理收效甚微又使得司法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面临困境。为此,要通过统一司法鉴定立法、采取渐进措施推进、强化行业管理力量以及完善司法鉴定管理与使用衔接,以实现“其他类”司法鉴定统一管理的改革目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9. 人体损伤残疾评定域外标准概要与启示
    施 蕾, 邱丽蓉, 鲁 婷, 唐鲜娥, 薛 冶, 范 飞, 占梦军, 罗宇鹏, 邓振华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4): 65-74.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4.009
    摘要112)      PDF(pc) (1354KB)(299)    收藏
    我国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标准化体系正处于全面建设阶段,作为人身损害赔偿重要依据之一的残疾评定标准应根据医学、法医学的进步不断加以完善,是公正处置此类案件的必要前提。当前应通过专业领域的跨学科合作,例如医学、心理学、社会学等,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残疾的多层次性质,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我国残疾标准的制修订能力,健全标准体系,使之更具科学性、客观性和可操作性。同时,需重视国际经验的借鉴,提高我国残疾评定标准的国际化水平及国际交流。通过分析北美地区、欧洲地区、亚洲地区及大洋洲地区国家的残疾评定标准,从适用范围、标准体系之特点、架构和理念等展开讨论,为我国人体损伤残疾评定标准的研制和应用提供国际化视野和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0. 常见道路交通事故损伤在交通行为方式司法鉴定中的辨识与运用
    赵明辉, 姜镇飞, 李 威, 张培锋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3): 94-101.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3.013
    摘要110)      PDF(pc) (1435KB)(484)    收藏
    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是道路交通事故痕迹物证综合鉴定的重要内容,其涉及多学科交叉知识。具有认定交通行为方式的典型特征损伤、痕迹物证和运动轨迹可作为交通行为方式判断的关键性依据,能够得出认定性的意见。在道路交通事故中,因车辆碰撞造成涉案者不同程度的损伤,通过损伤的形态及对损伤机制的分析,能够客观地判断涉案者的交通行为方式。其中,典型特征损伤更是起到了关键证据的作用。通过梳理、归纳十种常见典型特征损伤的形态、致伤方式及鉴定实践,探讨如何辨识和运用典型特征损伤的关键证据;结合符合性成立条件,综合判断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以期对司法鉴定实践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1. 面向道路交通事故重建的视频特征参照布设方法研究及应用
    关 闯, 张广秀, 冯 浩, 李 威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2): 73-78.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2.010
    摘要100)      PDF(pc) (2419KB)(712)    收藏
    目的 为克服视频车速鉴定中由于监控相机位置变动造成的特征参照难以有效选取、布设的问题,利用图像单应性关系,提出一种面向道路交通事故重建的视频特征参照布设方法。方法 首先,检视道路监控视频,大体确定特征参照布设位置;其次,现场布设特征参照,并利用无人机/相机获取包含特征参照的现场照片;再次,求解单应性矩阵,将现场照片转换为监控视频视角;最后,完成现场照片与监控视频的融合匹配。结果 通过在道路交通事故鉴定实例中的应用,实现特征参照在监控视频中的布设,验证了面向道路交通事故重建的视频特征参照布设方法的有效性。结论 该方法可满足监控相机位置变动情况下车辆行驶速度的求解及行驶边界的确定等需求,可有效服务于利用视频图像的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工作。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2.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白皮书(2024年)
    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4): 107-11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4.014
    摘要99)      PDF(pc) (1575KB)(217)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3. 刑事诉讼中专家辅助人制度限缩范式建构——“质证顾问”及其权利保障
    胡振龙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4): 81-9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4.011
    摘要97)      PDF(pc) (1335KB)(234)    收藏
    在诉讼专家多元化扩张的背景下,法条规定之“有专门知识的人”实际正以司法鉴定人、办案辅助人、质证顾问和准司法鉴定人的多种面孔参与到司法程序当中。其中,传统的以《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七条为基础的刑事专家辅助人是且应是职能限缩的质证顾问,这种认识不仅有法条教义作为支撑,更有顺应我国司法体制改革走向、尊重制度环境特性、符合差异化制度建构需要的合理性基础补充维系。由此,专家辅助人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应固守其限缩范式,即以质证职能的有效行使为目的,从法官对质证顾问出庭申请的审查、出庭权利的明确、庭外权利的配置三个方面构建其权利保障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4. 拉曼光谱在文件检验中的应用及进展
    王 霄, 刘 蕾, 陈彭波, 刘 艳, 郝红霞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4): 29-39.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4.004
    摘要96)      PDF(pc) (1381KB)(242)    收藏
    拉曼光谱作为一种分子“指纹”光谱,以其简便、快捷、无损的分析特点在文件检验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且随着科技的发展,一些新型拉曼光谱技术及人工智能工具使其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通过介绍拉曼光谱的原理及分类,重点综述拉曼光谱在文件检验领域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包括文件制作工具墨迹鉴别、文件制作时间检验、变造文件检验及特种文件检验,提出拓展拉曼光谱与其他检验技术或分析方法结合、拓宽检验范围、逐步完善拉曼光谱数据库建设等应用前景,以推动文件检验朝着更加规范、科学、高效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5. 俄罗斯司法鉴定的立法体系及借镜思考
    郭金霞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2): 1-1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2.001
    摘要95)      PDF(pc) (1477KB)(759)    收藏
    立法体系是国家制定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规范性文件系统,如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构成的系统,司法鉴定立法体系是司法鉴定现代化治理的重要路径之一。俄罗斯司法鉴定立法体系以《俄罗斯联邦宪法》为依据,以上位联邦法为统领,专门联邦法为核心,指引联邦行政机关颁布下位法精细规范,构造出立法层次高、立法体系完备、各位阶法律规范有效衔接的完整而细密的司法鉴定立法体系。以俄罗斯为鉴,我国应当积极推进统领性上位法建设,提升司法鉴定规范的法律位阶,弥补司法鉴定活动规范中上位法缺失,以上位法为统领理顺下位法冲突,构建完整统一的司法鉴定立法体系。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6. 虚拟治理成本法在公益诉讼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的应用研究—基于132个案例的实证分析
    郭 超, 戈奕文, 吕俊岗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3): 1-8.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3.001
    摘要89)      PDF(pc) (965KB)(431)    收藏
    虚拟治理成本法是目前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一种较为常用的环境价值评估法,对于公益诉讼案件中环境损害责任认定具有关键作用。通过对2017—2022年(以裁判时间计)应用虚拟治理成本法的132个公益诉讼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案例的时间分布、地域分布、起诉主体、案件类型、污染类型、委托鉴定情况、鉴定评估费用等进行分析,系统总结虚拟治理成本法在公益诉讼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应用实践中存在适用范围分析不正确、单位治理成本取值不规范和环境功能系数取值错误等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出台具体工作指引、发挥专家咨询意见重要作用、加强技术性证据审查、强化鉴定机构规范化管理等对策建议,对于优化完善该方法在公益诉讼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中的应用以及推动环境损害司法鉴定规范化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7. 法医精神病鉴定中的价值取向与伦理问题
    唐 勇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5): 86-92.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5.012
    摘要89)      PDF(pc) (1181KB)(221)    收藏
    针对法医精神病鉴定实务中常遇两难困境,在回顾梳理法医精神病学科历史脉络基础上,明确有别于临床精神科医师的法医精神病鉴定人角色与责任,并就法医精神病鉴定人价值取向与伦理原则作出初步探讨。在承认法医精神病学基本科学属性前提下,以求真作为第一价值追求,并结合其与法学交叉性质,确立求真亦求善的总体价值取向。将法医精神病鉴定工作全流程置于本专业特有伦理规范体系内,在辩证原则主义分析框架下寻求各种困难情形处置的最优解。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8. 签名笔压特征的计算机辅助性量化分析研究
    李学灿, 李 震, 孙一平, 王紫鑫, 古振宇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3): 60-69.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3.009
    摘要88)      PDF(pc) (4611KB)(400)    收藏
    目的 在签名鉴定中能够快速准确地发现并分析笔压特征,实现对纸笔签名和电子签名的关联检验。方法 开发了静态签名笔压特征分析系统,对纸笔签名的笔压进行可视化分析;开发了动态签名笔压特征分析系统,对电子签名的笔压进行量化分析。结果 利用两种系统,鉴定人能够准确对黑色中性笔签名进行笔压可视化检验、对电子签名进行笔压量化检验以及对两类签名进行笔压特征关联检验,提升签名鉴定的正确率。结论 静态签名和动态签名笔压分析系统能够辅助实现签名笔压特征的分析与量化检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19. 我国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完善路径镜鉴——以英国专家证人管理改革为例
    宫 雪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2): 33-46.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2.005
    摘要87)      PDF(pc) (1406KB)(667)    收藏
    我国司法鉴定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和健全统一的司法鉴定管理体制。近年来,英国在统一专家证人的资格审查与选任程序、统一和重塑专家证人的职责、统一专家证据的披露要求以及统一专家证人的管理体制等方面进行了改革,为我们提供了在面对现代专家证人管理类似挑战时尝试应对的例证。对我国而言,应确保司法鉴定活动各方主体的权益,为案件事实认定提供技术支持。首先,在对鉴定主体资格的管理上,应当明确司法鉴定管理和法院监督的界限,注意两者之间的衔接;其次,在责任追究的管理上,应当在充分尊重鉴定人独立的诉讼地位的前提下,明确鉴定人的真实义务和责任,完善法院和当事人对鉴定人的责任追究机制;最后,在技术标准的管理上,应当加大行业管理的力度,实现司法鉴定行业协会向纵深发展,推动其在行业标准制定上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
    20. 依托咪酯检测方法、毒性损害及滥用的研究进展
    苏 秦, 杨成梁, 何美云, 赵枢泉, 刘卫国, 赵 虎, 刘 超
    中国司法鉴定    2024, 0 (2): 55-6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4.02.007
    摘要87)      PDF(pc) (1269KB)(484)    收藏
    依托咪酯作为短效麻醉药在临床应用中广受认可,但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却存在依托咪酯的滥用和误用问题,严重者则导致死亡。目前,中国已将依托咪酯列为第二类精神药品,具备毒品性质。非法滥用依托咪酯可能导致多器官系统的严重危害,包括内分泌、神经和心血管系统等。通过探讨依托咪酯滥用的毒性机制、毒性损害、代谢分布和检测方法,为其滥用监管和鉴定评价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