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ISSN 1671-2072  CN 31-1863/N

过刊目录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鉴定制度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与司法鉴定立法之推进关系
    郭华
    2018(5): 1-7. 
    摘要 ( )   PDF(1009KB) ( )  
    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经历了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建立、完善与健全的过程,司法鉴定原有的“重复鉴定”问题不仅没有消失,而且又衍生出“鉴定黄牛”现象,司法鉴定管理也陷入处置“反复投诉”的困境。司法鉴定制度改革要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还需要以鉴定证据制度作为中心的鉴定实施制度、鉴定使用制度的改革,通过司法鉴定的立法来保障司法鉴定制度改革于法有据,进而推进司法鉴定制度改革的实质性深化。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意大利技术顾问制度及其对我国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启示
    谷望舒 包建明
    2018(5): 8-15. 
    摘要 ( )   PDF(1255KB) ( )  
    1988年意大利颁布了现行的刑事诉讼法典,此后便在大陆法系诉讼模式的基础上引入了英美当事人主义诉讼模式。意大利技术顾问制度也在此背景下逐渐发展起来。技术顾问是一种辅助诉讼参与人,可以参与鉴定监督、不可重复的技术核查以及提供除鉴定以外的技术咨询,控辩双方都有权利聘请技术顾问辅助其进行诉讼活动。技术顾问制度的出现可以更好地保障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维护诉讼的公正性。中国2012年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首次规定了与技术顾问相类似的专家辅助人制度,但由于该专家辅助人制度才刚刚起步,相关规定仍需进一步完善,研究和考察意大利技术顾问制度,可为本国专家辅助人制度的构建提供一定的借鉴和思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专题研究
    我国医疗纠纷技术鉴定制度发展和新挑战
    何颂跃
    2018(5): 16-37. 
    摘要 ( )   PDF(2896KB) ( )  
    我国医疗纠纷技术鉴定的制度经历过法医学为主体的医疗过失鉴定制度、医学会为主体的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制度、医学会和司法鉴定机构二元共存的技术鉴定制度。最近相继颁布的最高法院医疗损害司法解释和国务院颁布的行政法规《医疗纠纷预防和处理条例》对于现有的二元化体制予以了法律上的认可,肯定了司法鉴定机构在医疗损害鉴定中的地位和作用。在对国内外相应鉴定制度进行全面阐释的基础之上,结合我国实践,有必要从根本上改变社会各界对法医学专业的偏差性认识,提高法医学人才在医学专业中受到等同于临床医学专业的认可,就需要对现有法医学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模式、制度进行深刻的反思。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医病理学鉴定与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鉴定
    王代鑫, 朱英芝, 周小伟, 屈国强, 王荣帅, 任 亮, 刘 良
    2018(5): 38-44. 
    摘要 ( )   PDF(988KB) ( )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鉴定属于法医临床学范畴,法医病理学与法医临床学虽都属于法医学,但其鉴定方式、鉴定思路存在明显差异。法医临床学注重循证,法医病理学倾向排除。在涉及死亡的医疗纠纷时,首先要明确死亡原因及医疗行为是否存在过错,然后分析医疗过错行为与死亡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参与度。法医病理学的首要任务是确定死因,主要内容是尸体检验,只有通过全面系统的法医病理学尸体检验,包括病理组织学检查及某些特殊检查,死因分析结论才会准确。而提高对尸体检验重要性的认识,对于涉及死亡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鉴定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机会丧失理论在医疗损害诉讼中的应用探讨
    张长全 杨振 郭亚东 闫杰 常云峰 蔡继峰
    2018(5): 45-49. 
    摘要 ( )   PDF(691KB) ( )  
    随着《侵权责任法》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的颁布与实施,涉及医疗损害诉讼的司法鉴定案件继续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同时机会丧失的判决案例在我国也愈发多见,但迄今仍未形成统一的分析判断标准与操作原则。通过介绍机会丧失学说的起源、国内外实际应用以及近年来理论与实践的发展等内容,对机会丧失理论做一综述,为司法鉴定领域引入机会丧失学说提供理论基础,为医疗损害诉讼案件的处理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综述
    胆汁在法医毒物学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纪佼佼 严慧 沈敏
    2018(5): 50-63. 
    摘要 ( )   PDF(1147KB) ( )  
    胆汁排泄是毒物及其代谢物的重要消除途径,胆汁因同时具有亲水和亲脂的双重性质而成为毒物及其结合型代谢物分布的主要器官。其因具有毒物浓度高、存在代谢物、检测时限长、受再分布影响小等特性而成为死后毒物学领域关注的生物检材。通过对近20年文献报道的回顾,综述了胆汁中毒物定性、定量分析的研究成果,提供了数百个案例中胆汁和血液毒药物定量结果信息,讨论了胆汁毒物分析的特点、价值及其问题,提出当摄毒延缓死亡或毒物半衰期短时,以及血液检材不可获得或可靠性存疑时,胆汁可作为毒药物筛查的备选检材或为血液等其他检材的定量分析提供补充及验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投毒案件现场毒物快速检验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楠 刘满祥
    2018(5): 64-67. 
    摘要 ( )   PDF(592KB) ( )  
    投毒案件现场检验具有毒物种类多、含量低、变化大的特点,实现现场毒物快速检验将会为案件侦办工作的开展赢得宝贵时间。目前,利用商品化试剂盒、便携式拉曼光谱仪和便携式气质联用仪进行检测是投毒案件现场对毒物进行快速检验的三种主要方法。通过论述这三种毒物现场快速检验方法的发展和应用,建议以无损和高效为目标,建立适合刑事快检使用的便携式拉曼光谱、便携式气质联用数据库和样品前处理方法,以确保现场快检规范、有序、高效进行,并提出建设毒物快速检验移动实验室的构想,以期探索提高现场快速检验效率的方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科学
    分散液液微萃取-气质联用法分析尿液中的曲马多
    刘凌云 徐仿敏
    2018(5): 68-71. 
    摘要 ( )   PDF(1654KB) ( )  
    目的 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MS)测定尿液中曲马多的方法。方法 通过对分散液液微萃取过程中需要使用的萃取剂和分散剂的种类、体积、萃取时间、pH值等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建立尿液中曲马多的GC/MS分析方法。GC/MS方法通过程序升温对曲马多进行分离,质谱选择电子轰击离子源和特征碎片离子进行分析。结果 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尿液中曲马多的回收率超过80 %,检出限为0.97 μg/L,定量限为3.22 μg/L,在10-1 000 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快捷、绿色环保,已经成功应用于尿液中曲马多及其代谢物的检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高仿真光敏印章的伪造方法与检验鉴定研究
    周光磊 王长亮 杨旭 施少培 陈晓红 卞新伟 钱煌贵 孙维龙
    2018(5): 72-75. 
    摘要 ( )   PDF(5698KB) ( )  
    目的 本研究从高仿真光敏印章的伪造过程出发,分析不同伪造方法对于印文特征的影响,为鉴别高仿真光敏印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使用常见的扫描打印伪造法、拓印设计伪造法仿制光敏印章,将仿制出的印章印文与真实印章印文进行比较,发现伪造印文的特征,进一步探讨特征成因及价值。结果 研究获知利用扫描打印伪造法、拓印设计伪造法制作高仿真光敏印章,易出现多种印文特征。结论 高仿真光敏印章易伪难鉴,在检验鉴定中应从印章自身特征的发展变化、不同伪造方法造成的特征两方面去分析,结合收集同期样本,以科学评断特征符合点与差异点的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轿车与轿车前部碰撞驾驶员和前排乘车人员损伤特征的比较研究
    李国良 丁润涛
    2018(5): 76-79. 
    摘要 ( )   PDF(501KB) ( )  
    目的 研究道路交通事故轿车与轿车前部碰撞驾驶员和前排乘车人员的损伤特征,分析比较驾乘人员的损伤及损伤分布特点,为这两种碰撞类型事故驾乘人员的损伤特点的分析判断提供科学依据,为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及法医学鉴定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方法 应用统计学方法对2001年-2010年昆明地区轿车与轿车200例前部碰撞人员损伤的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系统分析性研究。结果 轿车驾驶员最易发生损伤的部位是颈部,其次是膝部;驾驶员易发生左侧颈部、右侧膝部的损伤;前排乘车人员易发生右侧颈部的损伤;驾乘人员骨折发生率低且左、右侧分布无明显差异。结论 道路交通事故轿车与轿车发生前部碰撞后,因车速较慢、安全带和安全气囊的应用及车辆被动防护系统技术的进步,减少了驾驶员与前排乘车人员发生头面部、胸部与方向盘、挡风玻璃发生碰撞的损伤,因安全带滑动和驾驶位置车内部件复杂性,造成了驾驶员发生左侧颈部、右膝部的轻微损伤较多,而前排乘车人因膝前的车内部件简单,多表现为安全带导致的右侧颈部轻微损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论坛
    虚拟现实与3D动画应用于犯罪现场重建之初探
    李承龙 方圆
    2018(5): 80-87. 
    摘要 ( )   PDF(5076KB) ( )  
    测绘、摄影是记录意外事故和犯罪现场的主要方式,碍于传统技术只能呈现或输出平面的2D影像,与真实的3D环境相较,往往可能丢失关键的证据信息,如何弥补此一缺憾,是鉴识科学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建立3D犯罪现场之技术,改善传统2D犯罪现场纪录的缺点,快速建立的3D模型,搭配3D动画应用鉴识动画的模拟技术,可套用于特定犯罪类型,来描绘犯罪的细节。涉及案情特征描述的3D动画,不仅运用于重大刑案的侦查与重建,也已开始在法庭上使用。除回顾虚拟现实实验室在他国警政信息化之建置与真实应用,还通过3D计算机技术的实作呈现,为中国犯罪现场重建开辟另一曙光;希望将新科技运用在法庭上,以科学的方式证明嫌犯是否无辜,提供法官决策之重要依据,对于中国刑案现场教学经验亦能有所裨益。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技术性证据审查的实践路径 ——以浙江省检察机关为视角
    洪 翔, 褚建新, 包朝胜, 陈 静
    2018(5): 88-92. 
    摘要 ( )   PDF(752KB) ( )  
    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审议通过的《关于健全统一司法鉴定管理体制的实施意见》对检察机关全面深入开展技术性证据审查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针对当前检察机关普遍存在审查意识有待提高、据审查程序有待规范、审查方式有待统一和审查能力有待提高的困境和不足,亟待明确技术性证据审查的诉讼地位,审视技术性证据和技术性证据审查范畴,确立审查意见的证据属性,明确技术性证据审查承担的诉讼任务。浙江省检察机关紧密结合司法办案,在应当审查的案件范围、审查程序规制以及审查方式等多个方面做出了程序性和实体性规定,构建了行之有效的技术性证据审查实践路径,取得了明显成效。建议在开展技术性证据审查工作中,要形成部门间的审查合力,注重推进信息化应用,加强自身能力建设和健全有效利用外部资源的工作机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关键证据综合判断汽车驾驶人
    赵明辉 冯浩
    2018(5): 93-96. 
    摘要 ( )   PDF(4742KB) ( )  
    道路交通事故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鉴定是道路交通事故司法鉴定重点亦是难点的内容之一,尤以判断汽车驾驶人最为常见,因其涉及法医学、道路交通学、车辆工程学、痕迹学、人体工程学、生物力学等多学科交叉知识,对鉴定人的知识体系、勘验能力、逻辑判断能力以及实践检案经验均有较高要求。目前的鉴定方法是通过充分了解案情、全面仔细地勘验检查事故现场、车辆及人体损伤,对事故现场和事故过程进行重现,进而对碰撞形态及涉案者交通行为方式作出判断,尚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及可操作性工作程序。通过梳理归纳进行汽车驾驶人判断的理论支撑,构建交通事故体系以及探讨如何发现和运用关键证据来综合判断汽车驾驶人,从而总结出一种客观判断汽车驾驶人的方法。最后,通过两个实际案例的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诉讼与案例
    分离性障碍者伤害案重新鉴定1例
    汤 涛, 吴家声
    2018(5): 97-101. 
    摘要 ( )   PDF(72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疑似“诉讼妄想”的“被精神病”司法鉴定1例
    陈晓冰 蔡伟雄
    2018(5): 102-105. 
    摘要 ( )   PDF(571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视频图像的车辆行驶速度及交通信号灯状态鉴定1例
    谭惠 全小林
    2018(5): 106-108. 
    摘要 ( )   PDF(8655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