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ISSN 1671-2072  CN 31-1863/N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3期(总第0期)
    刊出日期:2022-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鉴定制度
    鉴定综述
    鉴定科学
    鉴定论坛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鉴定制度
    鉴定人书面作证制度研究
    朱晋峰
    2022(3): 1-9.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2.03.001
    摘要 ( )   PDF(1304KB) ( )  
    书面作证是鉴定人出庭作证制度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保障诉讼公正、效率的模式。鉴于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书面作证制度研究的薄弱,有必要对书面作证制度的概念、特征、理论和实践意义等内容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充分分析书面作证制度在现行司法体系下是否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同时,书面作证制度的合理构建,除了要明确鉴定人出庭范围和程序等基本事项以外,还应当要对鉴定人拒绝书面作证的法律责任进行界定,并对保障鉴定人书面作证制度能切实执行的配套体系进行全面分析、厘定,最终建立完善的鉴定人书面作证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司法鉴定援助的制度重构
    薛 楠
    2022(3): 10-17. 
    摘要 ( )   PDF(1250KB) ( )  
    司法鉴定援助工作已经历了很长时间的地方性实践,理论界也就司法鉴定援助进行了不少的研究。由于缺乏国家层面的统一规范,各地司法鉴定援助工作在与法律援助制度的若即若离之下呈现出多样化的模式,存在定位不明、标准不一等诸多问题。为了解决地方各行其是之现状,司法部决定制定统一规范,通过司法鉴定与法律援助工作衔接的规范化管理,进行全局性指导。但由于司法行政机关的局限性,其旨在以人民为中心为立足点,解决当下经济困难群众申请鉴定难的问题,而缺乏司法鉴定援助所涉因素的通盘考虑。从长远来看,司法鉴定援助制度的形成应将着眼于司法鉴定本身在诉讼程序中的定位,厘清各方关系,明确制度职能,并借助于前期地方和国家的制度成果,进一步对司法鉴定援助制度进行重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意见采信规则之解构——兼评植物新品种权诉讼指导案例92号、100号
    柴永旺
    2022(3): 18-23. 
    摘要 ( )   PDF(901KB) ( )  
    事实认定过程中,对于专业性和科技性较强的鉴定意见采信的规制,尽管司法实践和理论研究对摆脱“科学决定论”束缚之立场达成共识,但并未在脱离鉴定意见后从现有的法源材料中系统地建构解释方法。科学证据语境下的司法证明,基于尊重科学和防止法官心证失据之立场,科学方法与法学方法之间不宜作不相容的选言推理。在法官无法绝对垄断事实认定权限的特定诉讼类型中,不宜轻易舍弃鉴定意见而代之以法的技术性方法。仅当证据失其适格或法官对鉴定意见的证明度在盖然性的幅度范围内选择较低的标准时,才宜从法学方法上获致解释与填补工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综述
    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及其代谢研究进展
    翟文娅, 向 平, 乔 正, 党永辉, 施 妍
    2022(3): 24-35. 
    摘要 ( )   PDF(1199KB) ( )  
    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是世界第三大合成类毒品,具有兴奋与致幻的双重作用。该类物质结构变幻莫测,通过结构修饰衍生出了2C、苯丙胺类、DOX、NBOMe、FLY等系列化合物,其危害性远远高于传统类型毒品,严重威胁个体健康和公共安全。随着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结构的不断变化,对于该类物质的代谢研究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各种体内外代谢模型和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的应用使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在人体内的代谢过程逐渐清晰,极大地丰富了该类物质的代谢数据,涉及的生物转化反应主要包括氧化脱氨、O-脱甲基化、N-乙酰化、羟基化等。通过对苯乙胺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的结构、分类及其相关的代谢模型、代谢物分析方法、代谢产物鉴定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该类物质的滥用监测提供基础数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光敏印章印文检验理论与实践探析
    杨进友, 王 婷
    2022(3): 36-43. 
    摘要 ( )   PDF(11679KB) ( )  
    针对目前应用广泛的光敏印章存在的印文易仿难鉴问题,通过梳理和总结历年来光敏印章印文检验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光敏印章印文种类特征和工艺瑕疵特征的特殊价值,重点对光敏印章印文的工艺瑕疵特征类型、成因和表观形态进行分类和评价,以揭示其重要的个体价值。同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光敏印章印文鉴定要点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论证,并针对目前光敏印章印文检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索解决方法与路径。光敏印章印文检验理论与实务研究可为鉴定工作者日常鉴定提供理论指导和实务经验借鉴,为科研工作者提供光敏印章印文研究思路和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科学
    呕吐物吸入致死的法医病理学鉴定
    陈 吉, 张开乔, 张志威, 周世一, 唐 伟, 李 荣, 陈 峰
    2022(3): 44-50. 
    摘要 ( )   PDF(840KB) ( )  
    目的 旨在深入研究呕吐物吸入与死亡的关系,探讨认定呕吐物吸入致死的法医学鉴定要点。方法 收集27例南京医科大学司法鉴定所于1999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受理的有呕吐物吸入表现的死亡案例,从一般情况、吸入原因、吸入物性质与吸入部位、死亡原因、法医学检验、基础疾病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案例呕吐物吸入致死发生率男性大于女性,年龄集中于≤5岁和21~65岁。病理性因素是导致呕吐物吸入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饮酒、生理性因素和外伤。吸入物性质和吸入深度的关系可提示是否为生前呕吐物吸入,吸入部位的深度或可帮助判断是否为呕吐物吸入致死。单因素作用下呕吐物吸入致死常见的死亡原因是吸入性窒息,多因素作用下呕吐物吸入参与致死需要关注呕吐物吸入的原因和与其他因素的联系。鉴别呕吐物吸入致死与其他原因致死伴呕吐物吸入表现的关键点在于窒息征象的严重程度、呕吐物进入呼吸道的程度和相关组织学反应。结论 认定呕吐物吸入致死时,需要考虑死者的生前情况、致呕吐物吸入的因素、吸入物性质与吸入程度、法医学检验表现等,排除其他原因致死伴呕吐物吸入表现的情况,并分析呕吐物吸入在死亡中所起的作用,以进行综合评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四肢长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医疗损害法医学分析
    刘 微, 蔡有权, 蔡继峰, 常云峰, 兰玲梅,
    2022(3): 51-56. 
    摘要 ( )   PDF(777KB) ( )  
    目的 对影响四肢长骨骨折术后愈合的原因进行分析,为四肢长骨骨折不愈合相关医疗损害鉴定提供借鉴或思路。方法 选取本中心2011—2018年间办理的及“中国裁判文书网”2017—2018年度公布的175例四肢长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影响四肢长骨骨折愈合的原因较多,以骨折内固定相关因素为主,该类医疗损害鉴定意见认定的医疗过错参与度相对较为集中(多在40 %左右)。结论 四肢长骨骨折术后不愈合医疗损害的鉴定需重点关注手术相关因素,同时还需注意术后处理措施,结合患者外伤及其自身健康因素,综合分析,对过错参与度作出客观评价。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侧位颅骨X线片同一性认定的研究
    林汉光, 蒋丰慧, 洪晓纯, 陈 锐, 唐剑频
    2022(3): 57-62. 
    摘要 ( )   PDF(1614KB) ( )  
     目的 探索应用颅骨侧位X线片进行性别鉴定和个体识别的方法。方法 观察172例侧位颅骨X线片,其中男性109例和女性63例。应用ImageTool软件观察颅骨侧位数字化X线图像;分析24项颅骨测量性状和非测量性状指标,每一项指标用数字进行分类和评分,构建24项指标的分级和评分体系,评价各项指标的个体识别能力。结果 各项指标的变异度和个体识别概率在0.415 3~0.880 9之间,每一例样本的24项指标联合编码是唯一的,24项指标理论上至少有9.03×1016种组合形式,累积变异度和个体识别率为0.999 999 999 998,匹配概率为2.306 6×10-12结论 24项指标具有较好的个体识别鉴别能力,部分观察指标可应用于侧位颅骨X线片性别判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时间因素对显微法判定书写字迹朱墨时序影响的研究
    王长亮, 吕 晨, 陆 延, 刘笑影, 顾瑜卿, 周光磊, 李 彪
    2022(3): 63-69. 
    摘要 ( )   PDF(60013KB) ( )  
     目的 朱墨时序鉴别是文件检验领域的难题之一,其判定受色料组合等多种因素影响。本文旨在研究书写字迹与印文形成交叉后,时间因素对显微法检验结果存在的影响,为朱墨时序鉴别提供理论支撑。方法 对光敏印文、原子印文、印泥印文与书写字迹形成不同组合的朱墨时序上的同一个交叉部位进行两次显微检验,前后间隔30个月,研究前后两次检验图片间的变化。结果 光敏印文、原子印文、印泥印文与黑色签字笔、蓝色圆珠笔、蓝黑钢笔、衬垫式复写纸书写字迹形成不同组合的朱墨时序,除蓝黑钢笔书写字迹的颜色加深、变黑以及印泥印文常伴有极少部分脱落外,两次检验图片无较明显变化;光敏印文、原子印文、印泥印文与无碳复写纸书写字迹形成不同组合的朱墨时序,两次检验图片发生较大变化,无碳复写字迹变淡或消失。结论 光敏印文、原子印文、印泥印文与黑色签字笔、蓝色圆珠笔、蓝黑钢笔、衬垫式复写纸、无碳复写纸书写字迹形成不同组合的朱墨时序样本中,除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泥油形成不同组合的朱墨时序有显著变化外,其他组合均无明显变化,对朱墨时序判定影响较小;无碳复写字迹与印泥油形成不同组合的朱墨时序前后两次检验变化显著,在无碳复写字迹变淡或消失的第二次检验时更无法判定其先后顺序,对朱墨时序的判定影响较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足迹检验鉴定意见两种表述方式的比较研究
    于 洋, 罗亚平
    2022(3): 70-76. 
    摘要 ( )   PDF(3581KB) ( )  
    目的 旨在分析足迹检验意见的标准3级表述与5级表述的准确性,评估5级表述是否有利于足迹比对过程。方法 邀请12名平均经验在16年以上的足迹鉴定人员,分别使用两种意见表述完成50对足迹检验;采用信号检测论等统计方法比较两种意见表述之间的差异,并分析了意见表述阈值的潜在变化。结果 两种意见表述得出了600个足迹意见,在准确性、检验时间和比对难度上均未产生显著性差异。但是,当使用5级意见时,鉴定人员作出“同一认定”更加趋向风险规避,倾向于将较弱的“认定或否定”转换为“倾向性意见”。结论 两种意见表述在统计学上没有明显差异,5级意见对复杂相似异源足迹的评价可能更为客观,为进一步量化意见表述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多源数据同步的驾驶人应急反应及时性分析
    严 永, 宋耀鑫, 李平凡, 魏 然
    2022(3): 77-82. 
    摘要 ( )   PDF(2611KB) ( )  
    目的 为研究交通事故中驾驶人在事故发生前的应急反应是否及时,突破交通事故调查的重点及难点。方法 以交通事故过程时间轴为切入点,分析交通事故中获取的数据特征,基于多源数据同步方法,探索典型险情出现时驾驶人的应急反应及时性判断方法。结果 通过对险情出现时驾驶人应急反应过程进行推演,从反应时间的角度分析应急反应及时性,构建了应急反应及时性判断流程,支撑事故责任认定。结论 通过典型案例的应用,验证了该方法的实用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论坛
    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机制之质疑与完善
    李振林
    2022(3): 83-89. 
    摘要 ( )   PDF(1159KB) ( )  
    当前精神障碍者刑事责任能力的评定机制已呈现出医学判断标准尚不明朗,法学判断标准不甚清晰,径直由法医精神病鉴定意见作出刑事责任能力判断,司法机关主导法医精神病鉴定程序的启动,以及法医精神病鉴定启动条件与救济路径不明等诸多问题。这些问题违背了法秩序统一性、证据的客观性、《刑事诉讼法》的修订意图、《刑法》所采取的混合立法模式,或者控辩平等规则等。对此,宜将《刑法》第十八条第一款之“精神病”修改为“精神障碍”,明确将ICD-11作为精神障碍的唯一诊断标准,完善《精神病人刑事责任能力评定量表》的评定指标,保障法学判断的相对独立性及准确性,赋予辩方对法医精神病鉴定的救济权,并在《刑事诉讼法》中明确司法机关依职权强制启动法医精神病鉴定的情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司法鉴定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
    马陈骏, 杜志淳
    2022(3): 90-94. 
    摘要 ( )   PDF(794KB) ( )  
    现存的司法鉴定争议解决机制存在主体不专、针对性不强、缺乏协作等突出问题,以致当下相关部门处理鉴定争议多流于形式而难切中要害,从而引发“变相投诉”“报复性投诉”等现象层出不穷。在此背景下,为保障公民合法救济权与司法鉴定服务平台的正常秩序,提高审判机构对鉴定意见的采信与适用效率。司法鉴定争议解决法律路径的完善必须从权责分明、合理分权、多方协作等方面着手,建立以司法鉴定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二元结构框架下,聚焦鉴定投诉或诉讼根本诉求的运行机制,并以此为圭臬开展司法鉴定争议解决相关活动,维护司法公正与社会稳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体对称性器官功能障碍的残疾评定
    王淑斐, 杨 立, 高 东, 邓振华, 蔡继峰, 常云峰,
    2022(3): 95-101. 
    摘要 ( )   PDF(949KB) ( )  
     我国用于评定损伤后器官功能障碍程度的标准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针对鉴定实践中经常遇到的对称性器官损伤后伤病关系共存的复杂情况,总结了目前实际操作中经常采取的7种不同残疾评定及确定赔偿系数的方法,并分别根据不同鉴定条件,选择一个相对客观的方法,供鉴定人在面临此类复杂情况时参考、选择,以实现鉴定的客观、公正。同时,介绍了美国、日本的残疾评定标准中值得借鉴的思路与操作,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评定方案并阐明理论依据,以期为完善我国残疾等级评定标准体系提供建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人像合成视频鉴定关键技术实例探讨
    曾锦华, 邱秀莲, 卞新伟, 施少培
    2022(3): 102-106. 
    摘要 ( )   PDF(3010KB) ( )  
     针对现有的基于计算机图形学方法以及深度学习技术的人像合成视频对多媒体证据有效性甚至虚假新闻造成国家安全等问题的潜在影响,通过对人像合成技术进行简要论述,并从人像合成视频司法鉴定实例研究出发,研究实际案例中合成视频鉴定专家检验方法以及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探讨人像合成视频鉴定关键技术的可行方案,提出基于特征一致性的人像合成视频鉴定技术以及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像合成视频鉴定技术方法。通过司法鉴定实例研究以及人工智能鉴定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结合专家检验技术和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检测方法将成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人像合成视频综合鉴定的必然趋势以及有效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桡骨小头骨折鉴定分析
    邹彩霞
    2022(3): 107-110. 
    摘要 ( )   PDF(1415KB) ( )  
    通过分析桡骨小头及相应肘关节的损伤表现与肘关节功能障碍、受伤程度、致残程度等级结果的关系,探讨桡骨小头骨折的损伤致残等级的法医学鉴定。收集2017年5月—2019年12月受理的桡骨小头骨折案例36例,对桡骨小头骨折类型与肘关节功能障碍程度、合并肘关节其他部位骨折数量及残疾等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现:桡骨小头骨折I型16例,均未达到残疾等级;Ⅱ型12例,2例不构成残疾等级,8例评定为十级残疾,2例评定为九级残疾;Ⅲ型8例,6例评定为十级残疾,2例评定为九级残疾。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桡骨小头及相应肘关节的损伤表现与肘关节功能障碍程度、肘关节受伤程度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与残疾等级结果有一定的关联性,但无统计学意义,这可能与损伤后采取的治疗方式有关。这表明对桡骨小头骨折进行残疾程度等级评定时,可通过初步观察骨折类型、损伤表现,预估遗留的肘关节恢复情况,再根据检验结果予以评定残疾。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