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ISSN 1671-2072  CN 31-1863/N

过刊目录

    2022年 第2期(总第0期)
    刊出日期:2022-03-15
    上一期    下一期

    鉴定制度
    鉴定综述
    鉴定科学
    鉴定论坛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鉴定制度
    虚假鉴定责任追究的实践障碍与政策建议—— 以新《民事证据规定》第三十三条虚假鉴定责任为视角
    王桂玥, 张海东,
    2022(2): 1-7.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2.02.001
    摘要 ( )   PDF(1011KB) ( )  

    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修正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第三十三条增加了虚假鉴定责任追究制度规定,旨在威慑司法鉴定社会化改革中虚假鉴定频发的现象,以期提高司法鉴定为法庭服务的质量。对鉴定人加强诉讼约束是各国司法实践的必然选择,但立足于我国当前立法,追究虚假鉴定责任面临着一系列实践障碍,例如虚假鉴定的含义不清,法官没有能力评定虚假鉴定,鉴定人因追责潜在风险过大而隐性拒绝鉴定等。我国立法上应进一步明确界定虚假鉴定的含义,吸纳专业人士参与法官评定虚假鉴定的程序,以及严格限制鉴定人被追责的范围和风险。改革鉴定机构设置由社会化私立转化为公益性公立,方能最终破解虚假鉴定之顽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司法鉴定意见的撤销——基于鉴定意见纠错视角
    赵 杰
    2022(2): 8-15.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2.02.002
    摘要 ( )   PDF(1122KB) ( )  
    司法鉴定意见在案件审理中发挥极其重要的证明作用,其是鉴定人的主观意见表达。但由于人的主观世界对客观世界认识存在局限性,即便以科学性为保障的鉴定意见也无法保证绝对正确,如果出现错误鉴定,撤销错误的鉴定意见应当是纠正错误避免出现错案的正确做法。但对于错误的鉴定意见在审判终结后能否撤销以及应该如何撤销的问题,现有的法律法规对此并无具体规定。由于撤销鉴定意见有可能对已决案件产生重大影响,因此鉴定意见的撤销应当以“不撤销为主、撤销为例外”的原则为指导,并严格按照一定程序进行。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辅助人意见的可信性难题及疏解路径
    陈秋竹
    2022(2): 16-21.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2.02.003
    摘要 ( )   PDF(976KB) ( )  

    专家辅助人制度有助于弥补鉴定制度适用范围有限、外部约束不足的缺陷,对庭审中专门性问题的认定发挥重要作用。但在实践运行中,法官对专家辅助人意见普遍存在不信任的问题,致使其出具意见的使用率及采信度偏低。专家辅助人制度的功能发挥受阻,原因在于既有法律规则对专家辅助人及其意见的定位存在偏差、审查评估等程序性事项安排不足,同时,专家辅助人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缺乏规定。为确保专家辅助人秉持中立立场,履行客观公正义务,应明确专家辅助人独立的诉讼地位及权利义务,同时强化庭审前的资格审查以及庭审中的质证规则,促进法官对专家辅助人意见可信性的综合判断,并构建多层次责任体系,对专家辅助人出具的虚假意见进行规约和制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综述
    成像技术在潜在指纹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林佳曼, 向 平, 贠克明, 武丽娜, 孙其然
    2022(2): 22-34.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2.02.004
    摘要 ( )   PDF(1435KB) ( )  

    指纹是法庭科学调查中不可或缺的个人身份识别工具,不仅携带了指纹脊线的形态信息,还提供了指纹内、外源性残留物的化学信息,能够反映提供者的年龄、性别、种族和吸毒习惯等个人特征。随着分析仪器的发展,指纹中的残留物质能通过成像技术清晰呈现。通过介绍光谱、质谱和免疫成像分析技术在法庭科学指纹残留物鉴定中的应用,并讨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实践中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技术。未来成像技术将在灵敏度、特异性、空间分辨率、定量稳定性,以及现场快速分析等方向上有新的发展,以期更好地服务各类案件的侦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地方性氟中毒流行现状与法医学鉴定
    龚 艺, 郑 丹, 陈芳萍, 于燕妮, 官志忠, 楼迪栋,
    2022(2): 35-4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2.02.005
    摘要 ( )   PDF(813KB) ( )  

    地方性氟中毒可引起骨相系统损伤和非骨相系统损伤,病区分布较广,威胁人口数量较多,病情较为严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法医学鉴定作为科学审判的依据,对于地方性氟中毒患者的法医学鉴定是否考虑氟中毒所致的病理改变,并未引起法医学鉴定工作者足够的正视。根据近年来对地方性氟中毒致机体损伤的相关研究,通过综述地方性氟中毒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临床表现、临床诊断和法医学鉴定的注意事项,以望氟中毒所致的病理改变得到法医学鉴定工作者的重视,以期为地方性氟中毒的法医学鉴定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及参考意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科学
    基于质谱快速确认新型合成大麻素5F-EDMB-PICA
    袁 敏, 王学虎, 袁智伟, 吴 波, 陈慧敏, 孟海涛
    2022(2): 41-45.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2.02.06
    摘要 ( )   PDF(1690KB) ( )  

    目的 构建一种识别合成大麻素5F-EDMB-PICA分子结构的方法。方法 根据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以及谱库检索提示,对比已知物5F-MDMB-PICA的气质质谱碎片归属解析,结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法(LC-Q-TOF-MS)的一级质谱拟合的分子式,推导出缴获样品烟丝内的新型合成大麻素结构,并通过文献资料得到验证。结果 对一例海关查获样品烟丝进行了检验,判定其中含有合成大麻素成分5F-EDMB-PICA结论 该方法可为解析未知合成大麻素的分子结构提供新途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医疗损害因素对原因力判定的影响
    曾文博, 周惠黠, 邓 虹
    2022(2): 46-5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2.02.007
    摘要 ( )   PDF(625KB) ( )  
    目的 旨在对急性心肌梗死医疗损害原因力判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在原因力大小中的作用。方法 共收集274例急性心肌梗死判决案例,根据实践经验及专家咨询梳理原因力大小的影响因素,运用SPSS 23.0进行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治疗措施不当、病情变化处理不当、医疗产品使用不当、沟通告知不当、病历书写不当、疾病严重对原因力的判定有显著影响。其中,治疗措施不当、病情变化处理不当、医疗产品使用不当会增加判定为更大原因力的可能。沟通告知不当、病历书写不当、疾病严重则可能降低原因力的大小。结论 治疗措施类、观察护理类以及检查诊断类因素,可以与损害发生密切相关。沟通告知类在损害发生过程中的作用力,需根据诊疗行为是否存在过失及是否影响患者的选择作出判断。病历书写与病历管理类与损害的发生一般没有关系,但往往增加了按法律规定推定过错的情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椎体压缩性骨折前后缘高度比与骨密度关联性研究
    马文静, 张 鑫, 王晶晶, 刘 华, 刘 凡
    2022(2): 51-55.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2.02.008
    摘要 ( )   PDF(680KB) ( )  

    目的 研究摔跌坐地后胸腰椎椎体压缩性骨折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与骨密度之间的关联性,为该类椎体骨折伤病关系的法医临床鉴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对象共365人,分为外伤组、外伤伴有骨质疏松症组、病理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组和空白对照组。应用定量CTQCT)测量每位受试者的骨密度,应用MRI测量压缩椎体前后缘高度,计算前后缘高度比。采用SAS 9.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运用t检验、χ2检验、Fisher精确检验、单因素方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高度比与骨密度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436,但r2< 0.5,缺乏统计学意义。结论 摔倒坐地后胸腰椎骨折椎体高度变化与骨密度之间存在关联性的依据不充分,因此在应用《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标准》相关条款对该类案件进行鉴定时,宜慎重处理考虑伤病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视频人像的测量与应用
    杨英仓
    2022(2): 56-63.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2.02.009
    摘要 ( )   PDF(4468KB) ( )  

    目的 通过实验研究,探索利用桌面标绘结合点线标识,开展侦查实验和现场重建,测量视频人像的相关数据。方法 选择15名实验人员,利用视频监控系统开展实验并调阅视频人像测量数据。通过成像比例一致性的校正方法、现场重建的再现方法、视频人像的测量方法,探索并总结出行之有效的测量方法。结果 研究表明,可以准确测量视频人像的身高等静态特征;可以测量视频人像的步长等动态特征。因客观条件的限制,视频人像的测量数据与实际数据存在一定的误差。结论 利用桌面标绘结合点线标识开展侦查实验和现场重建,进行视频人像测量,可得到较为准确的数据,经反复验证明确了结论的可靠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剩磁法在汽车火灾原因鉴定中的适用性研究
    柴智勇, 王学平
    2022(2): 64-68.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2.02.010
    摘要 ( )   PDF(5317KB) ( )  

    目的 研究剩磁法在汽车火灾原因鉴定中的适用性。方法 开发实验设备,模拟汽车电气线路火灾,分析电路与金属零部件缠绕、搭接等情况下是否会产生剩磁数据及其剩磁分布规律,同时,研究使用剩磁法容易产生误判的情况,从而正确使用剩磁法进行汽车火灾原因鉴定。结果 汽车电气线路故障火灾会在与其一次短路点接触的铁质零部件上产生磁场,通过使用特斯拉计可以进行定量化检测。结论 剩磁法可用于汽车火灾原因鉴定,但不能简单使用,需要综合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合成语音的声纹鉴定分析——以两名AI虚拟主播语音为基础
    张学海, 杨璐铭
    2022(2): 69-72.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2.02.011
    摘要 ( )   PDF(1863KB) ( )  

    目的 探究现阶段的AI合成语音与真人语音在声纹检验方面的差异。方法 通过收集两名AI虚拟主播及其各自原型的语音,以声纹鉴定的角度进行听觉感知、语谱分析两个方面的研究。结果 合成语音在听觉感知上仍能发现缺乏情感和自然度、断句错误等问题,基于实验所用语音高频共振峰的相对稳定性,合成语音与其原型的差异主要表现在4 kHz以上的高频共振峰上,有些音节在3 kHz以上即能显出差别,合成语音部分音节内的辅音-元音过渡段缺失。结论 在当前技术水平下,合成语音在处理韵律问题上有待提高,听觉分析可作判断合成语音的声纹检验参考。在语谱分析中能在合成语音和真人语音的高频图谱以及部分音节的辅音-元音过渡中呈现差异。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论坛
    《民法典》背景下医疗损害鉴定相关问题探究
    陈 伟, 赵 双, 刘诗卉, 袁江帆, 蒋协远
    2022(2): 73-77.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2.02.012
    摘要 ( )   PDF(761KB) ( )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简称《民法典》)的颁布实施,医疗损害鉴定制度在改革中不断完善,但医疗损害专家库的建立、医学会医疗损害鉴定与司法鉴定二元化等问题亟待解决。通过系统梳理医疗损害责任鉴定的历史沿革及发展现状,分析探讨了《民法典》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对医疗损害鉴定的影响,并对医疗损害医学会鉴定和司法鉴定在医疗损害责任纠纷实务中的利弊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实践,探讨涉及医疗损害鉴定常见争议性问题的责任认定,思考通过统一鉴定机构管理,建立统一的专家库,统一鉴定标准,提高鉴定质量和规范鉴定流程来减少鉴定差异化,进一步完善医疗损害鉴定模式,从而保障医疗损害案件顺畅解决,维护医患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医患关系和谐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英国专家证据的评价与采信
    宫 雪
    2022(2): 78-87.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2.02.013
    摘要 ( )   PDF(1347KB) ( )  

    专家证据是由熟悉某专业或经过对该领域的特殊培训而有资格作证的人提供的科学技术、专业或其他专业问题的意见证据。基于专家证据形成和内容的专业性、科学性而就相关专门问题有着较强的证明力,但由于其所涉及的专业知识为一般常识所无法包容,致使专家证据的评价和采信存在难点。英国专家证据的评价和采信通过证据开示和交叉询问程序加以实现,其专家证据评价与采信规则的发展,为面对现代专家证据或鉴定意见评价存在的类似挑战和问题时提供尝试的例证,且其发展的逻辑和规律对我国鉴定意见的质证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从头孢类抗生素过敏案件探究诊疗注意义务内容
    霍 婷, 王 岳
    2022(2): 88-93.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2.02.014
    摘要 ( )   PDF(1016KB) ( )  

    以厘清头孢类抗生素过敏案件争议焦点、明确此类案件中医务人员的诊疗注意义务内容为研究目的,对国内因头孢类抗生素过敏而引发的医疗损害责任纠纷案例进行量化研究。结果显示,不同法院的裁判结果对于头孢类抗生素是否应当进行皮试不仅未能达成一致意见,反而在实践中形成了势均力敌的两大阵营。在头孢类抗生素皮试的有效性未得证实的前提下,支持皮试方的法院仅以违背惯例或者简单地以直接采纳鉴定意见为由认定被告存在过错,此观点显然不能站住脚。在头孢类抗生素过敏案件中,事前详细询问病史、事后仔细观察、及时抢救等预防与抢救措施应当取代皮试成为医疗机构重点关注的注意义务内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测谎在刑事司法中的应用问题研究
    吴 羽
    2022(2): 94-99.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2.02.015
    摘要 ( )   PDF(952KB) ( )  

    测谎作为刑事侦查手段具有发现或者确定犯罪嫌疑人、排除无辜以及取得犯罪嫌疑人供述的作用。但由于测谎结果不属于法定证据种类,因而测谎结果不能作为证据使用。刑事司法活动中应用测谎技术主要面临两个方面的困境:一是测谎结果并不是绝对可靠的,二是测谎与不得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存在一定的冲突。刑事司法活动中实施测谎必须严格遵循相关的程序规程与基本要求,如保证测谎仪器的品质及良好运行、设立符合测谎要求的情境、测谎人员具备专业性和中立性、被测试人的身体状态符合测谎要求、被测试人同意对其实施测谎、禁止将测谎作为非法讯问的手段等。即使测谎结果今后作为证据使用,其证明力仍须经过“强诘问制”的严格检验,同时测谎结果适用于补强规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72例妇产科医疗损害法医学鉴定分析
    周 旻, 张韦屹, 沈寒坚
    2022(2): 100-105.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2.02.016
    摘要 ( )   PDF(878KB) ( )  

    妇产科学涉及所有与妇女生殖生理相关的疾病,在医疗损害司法鉴定中占比较大。从法医学鉴定的角度对涉及妇产科医疗损害案件进行分析,探讨妇产科医疗损害的类型及因果关系鉴定方法,对近年内鉴定涉及妇产科的72 例医疗损害案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列举妇产科医疗损害案件的典型案例,归纳妇产科常见损害后果,讨论妇科、产科及其共性方面医疗过错的原因力评估要点,以供司法鉴定实务参考,并尽可能减少此类医疗损害的发生。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医疗损害鉴定研究:江苏省新旧模式的比较分析
    杨 丽, 张志湘, 王亚辉, 陈溪萍, 陶陆阳
    2022(2): 106-11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2.02.017
    摘要 ( )   PDF(741KB) ( )  

    分析探讨江苏省新旧两种不同模式对医疗损害鉴定实践的影响,并对相关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对2014202112月苏州大学司法鉴定中心受理的省内外各级医疗机构的636例医疗纠纷法医学鉴定资料进行比较分析,通过新旧模式对比发现:医疗损害案件量显著升高,以省内为主;涉案专业无明显变化;医疗过错占比略有下降;医方诊疗行为与患者损害后果之间因果关系的占比发生变化。江苏省率先实行司法鉴定机构与医学会共同参与的“两元化”运行新模式,对于保证医疗损害鉴定的客观、公正、科学和鉴定意见的专业性具有积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