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ISSN 1671-2072  CN 31-1863/N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4期(总第129期)
    刊出日期:2023-07-15
    上一期    下一期

    鉴定制度
    鉴定综述
    鉴定科学
    鉴定论坛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鉴定制度
    监管场所死亡事件中死因鉴定的检察监督路径
    张 栋, 韩卓韦
    2023(4): 1-9.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4.001
    摘要 ( )   PDF(1543KB) ( )  
    司法实践中监管场所发生被监管人死亡事件后,死者亲属闹访的现象较为突出。从诉讼法和司法鉴定的角度来看,暴露出的核心问题是调查程序本身存在缺陷,公信力不足致使死因鉴定不能令人信服。目前,我国死因鉴定程序中存在的问题包括监管场所违背回避原则、死亡原因界限不清、检察监督介入较晚、案件情况公开不足等。参考域外死因裁判陪审团制度,结合《关于监管场所被监管人死亡检察程序的规定(征求意见稿)》和若干现行检察制度,我国监管场所被监管人死亡事件的监督路径可以从检察机关独立调查、引入人民监督员实行外部监督、开展检察听证等方面加以完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鉴代审”的实践反思及其解决路径
    席 飞
    2023(4): 10-18.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4.002
    摘要 ( )   PDF(1339KB) ( )  
    2019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新修正的《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并未有效解决司法实践中的“以鉴代审”问题,其过多的规范司法鉴定机构以及诉讼当事人的行为,忽视了对法官行为的约束。法官作为诉讼的主导者,对鉴定事项的不审查、对鉴定过程的不参与以及对鉴定意见审查的形式化是造成“以鉴代审”的根本原因。审判权介入鉴定程序应当遵循相应的路径与方法,具体而言:鉴定启动时,要以要件事实的查明为中心,当事人需要承担“最低限度的证据”的证明责任,法官需要准确定位“专门性问题”,通过“当事人辩论+职权审查”确定鉴定事项;鉴定进行时,应当对鉴定材料的认定及参与鉴定人资质的审查进行控制;鉴定意见审查时,应当考虑鉴定意见与鉴定事项、鉴定材料与鉴定依据、鉴定依据与鉴定理由之间能否相互符合、相互对应。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综述
    毒品成瘾者的言语产出及感知模式研究进展
    耿浦洋, 杨 恺, 凌 嵘, 李致君, 卢启萌, 李 岩, 郭 弘
    2023(4): 19-27.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4.003
    摘要 ( )   PDF(1074KB) ( )  
    言语不仅能够传递说话人的身份信息,还可以反映说话人的精神状态。在司法语音同一性鉴定和司法精神病鉴定中,言语都是不可或缺的要素之一。有研究发现,毒品会对人类的发音器官及认知加工机制造成严重损伤。受此影响,毒品成瘾者在言语产出过程中的呼吸节律、声带控制和构音动作等,以及在言语感知过程中的时间和情绪加工等都会出现异常,最终导致毒品成瘾者出现诸如声音嘶哑、音高调节失常和幻听等言语产出和感知障碍。通过对毒品成瘾者言语产出和感知模式的相关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并基于前人研究的不足和启示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司法语音同一性鉴定中的声学比对、话者身份和特征识别,以及法医精神病鉴定中的精神状态及损伤评估等实践项目提供理论基础和更广阔的视角。随着相关研究的不断深入,基于言语的新技术、新方法创新将持续为司法语音同一性和法医精神病鉴定等项目的实践提供帮助。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体内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研究进展
    陈沫冰, 严 慧, 刘 伟
    2023(4): 28-37.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4.004
    摘要 ( )   PDF(1124KB) ( )  
    黄曲霉毒素是由黄曲霉、寄生曲霉等菌株产生的次级代谢物,具有极强的毒性。短时间内大量或长期少量摄入黄曲霉毒素都会对健康造成损害。生物基质中黄曲霉毒素原体及其代谢物的检测结果能更准确地体现人和动物摄入黄曲霉毒素的情况,目前已应用于黄曲霉毒素中毒鉴定及黄曲霉毒素摄入风险评估等领域。通过简述在生物基质中检测黄曲霉毒素的常见前处理方法、分析方法,以及黄曲霉毒素摄入风险评估,以期推动黄曲霉毒素检测技术在法医毒物学领域的发展,并对预防人和动物免受黄曲霉毒素的毒害作用,保障人们健康和财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指纹证据评价方法的发展:从经验走向科学
    李 康, 罗亚平
    2023(4): 38-44.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4.005
    摘要 ( )   PDF(875KB) ( )  
    现有指纹证据评价方法主要依赖于鉴定人的自身经验,作出的鉴定意见没有科学的统一标准,导致错误鉴定时有发生,也愈发受到相关领域专家的质疑。为促进指纹鉴定评价从经验走向科学,国内外法庭科学专家一直在探索科学的指纹证据评价方法,避免鉴定意见中采用“认定”“否定”和“无法得出结论”这类绝对性的表述方式,构建指纹证据的科学评价体系,为法庭科学个体识别证据的科学评价拓展思路和奠定基础,进而促进指纹在证据采信和事实裁定方面的发展。从指纹证据评价方法的建立出发,剖析了因缺乏科学有效性而导致的问题并分析了相关原因,阐述了构建基于似然比模型的指纹证据科学评价体系的路径方法,旨在为指纹证据评价从经验走向科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科学
    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电子烟油和烟丝中的17种合成大麻素
    杨荣极, 高煜婕, 廖彩云, 杨 柳, 李国娟, 徐布一
    2023(4): 45-51.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4.006
    摘要 ( )   PDF(688KB) ( )  
    目的 建立一种同时测定电子烟油和烟丝中17种合成大麻素的气相色谱-串联三重四极杆质谱法。方法 选用HP-5MS毛细管柱(30 m × 0.25 mm, 0.25 μm)分离,采用多反应监测模式测定,以外标法定量。结果 17种合成大麻素在20~1 000 n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检出限为4~6 ng/mL,定量限为12~20 ng/mL,日内精密度小于5.5 %,日间精密度小于8.5 %,在烟油基质中的回收率为83.2 %~113.2 %,在烟丝提取液基质中的回收率为90.2 %~116.8 %。结论 该方法简便快捷、检出限低、准确度高,可用于涉及多种合成大麻素样本的检测。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杂型肩袖撕裂与肩袖病变磁共振征象对比分析
    刘中冲, 李智伟, 秦 妙, 刘兆芹, 刘丰杰, 钱学江, 刘雨清
    2023(4): 52-56.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4.007
    摘要 ( )   PDF(1130KB) ( )  
    目的 比较肩袖病变与混杂型肩袖撕裂(rotator cuff tears,RCT)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中图像特征的差异,为肩袖撕裂伤病关系判定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7例RCT患者的病历与MRI资料,包括16例肩袖病变与71例混杂型撕裂,其中混杂性撕裂又分为骨折脱位组(22例)和轻度创伤组(49例)。根据MRI图像测量RCT内外侧长度(medial-lateral tear size,ML)、韧带损伤数量、撕裂类型、肌骨挫伤及撕裂端脂肪浸润信号。对三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和MRI测量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ML、撕裂类型、韧带损伤数量和肌骨挫伤信号三组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骨折脱位组ML最小、韧带损伤数量最多,轻度创伤组全层撕裂发生率最高。年龄、性别、撕裂端脂肪浸润信号这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依据MRI韧带损伤数量和肌骨挫伤信号可推断创伤大小,但肩袖撕裂内外侧长度、撕裂类型与创伤大小无关。撕裂端脂肪浸润信号发生率低,判断伤病关系价值有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混合式现场变形指纹的校正方法研究
    高 畅, 沙良潇, 赵雪珺, 包 清,
    2023(4): 57-65.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4.008
    摘要 ( )   PDF(5998KB) ( )  
    目的 探索一种适用于刑事案件现场勘查的曲面客体上变形指纹的校正方法,以提高疑难指纹在案件中的作用率。方法 提出一种由粗到细的校正方法,以传统模式识别复原曲面畸变的结果为基础,在保证其外框架形状不变的条件下对内部图像依照神经网络校正结果进行优化,结合了传统模式识别的鲁棒性和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eep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DCNN)的精准性。结果 制作了40枚模拟现场潜在变形指纹,在库容量为2 000万的上海市公安局物证鉴定中心指纹测试库检索比较的实验中,所提的新型混合式校正方法效果显著优于DCNN校正方法,50名内比中率从85 %上升至100 %。 结论 该新型混合式校正方法对现场变形指纹的校正有积极意义,尤其是对低质量的变形指纹效果显著,校正后排位提升明显,有助于提高现场勘查中疑难物证的作用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德宏傣文笔迹特征实验研究
    陈丁文,
    2023(4): 66-72.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4.009
    摘要 ( )   PDF(3202KB) ( )  
    目的 为德宏傣文笔迹的鉴定提供识别与判断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不同性别、年龄阶段、文化程度和职业的人群共48人作为书写德宏傣文笔迹的研究对象,根据笔迹检验的原理和方法,对其书写的德宏傣文笔迹实验材料的笔迹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总结出德宏傣文笔迹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探讨其可能的变化原因,提出德宏傣文笔迹检验的要点。结果 德宏傣文笔迹特征主要从傣文字母特征为主,其笔迹特征主要有概貌特征、布局特征、笔顺特征、搭配比例特征、错别字特征和运笔特征等,这些特征变化和分布规律表现为有些具有汉字和拼音文字特征相似的特征,也有德宏傣文的字母带来的一些区别于汉字和拼音文字的特殊特征。结论 德宏傣文笔迹的检验,在熟悉德宏傣文字母(含声调符号)及其书写规则和字词拼音规则基础上,仔细分析傣文字母笔迹的主要特征及其变化和分布规律,找出有价值的笔迹特征,去伪存真,作出科学的判断。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论坛
    不确定性鉴定意见的生成及其证据效力研究
    胡裕岭
    2023(4): 73-79.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4.010
    摘要 ( )   PDF(956KB) ( )  
    法官应当如何审查科学证据的问题,正在挑战人类经过不懈追求才拥有的裁判智慧,甚至还要面对诸如ChatGPT等新技术的挑战,其根本原因在于科学和司法是泾渭分明的。司法鉴定国家标准、技术规范与司法解释性质文件中对不确定性鉴定意见的表述和理解不一致,凸显了科学和司法的冲突与矛盾。不确定性鉴定意见的产生有其科学性和经验性的缘由,要求在同一认定中作出确定性表述的做法,以及提倡用确定性数据描述不确定性鉴定意见的建议并不科学。对不确定性鉴定意见证据效力的评价应当从证据的采纳与采信两个问题分别展开,应当明确法官是评价不确定性鉴定意见证明能力的唯一主体,对不确定性鉴定意见证明能力的评价应当围绕其相关性展开,并聚焦于不确定性鉴定意见的逻辑生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论司法鉴定协同发展——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
    罗宇昂, 朵 鹏
    2023(4): 80-89.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4.011
    摘要 ( )   PDF(1610KB) ( )  
    协同发展是我国司法鉴定发展的新样态,能够破除行政区划壁垒、促进跨区域交流互鉴。目前,司法鉴定协同发展尚未成熟,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存在资源布局不平衡和合作展开不充分问题。司法鉴定协同发展,既需要司法行政机关针对准入条件的统一适用、资源配置的合理布局、监督检查的协同发力等普遍性问题作出统筹指导,又依赖司法鉴定协会细致解决标准指引、信息交流、人才培养等具体性问题,从而建构相辅相成的“二元主导模式”。此外,司法鉴定协同发展需要妥善处理两对关系,即横向层面的自我发展与协同发展的关系、纵向层面的行政管理与行业管理的关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官对鉴定意见的实质审查进路研究——以专业通俗化为重心展开
    孙 浩, 胡向阳
    2023(4): 90-96.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4.012
    摘要 ( )   PDF(1029KB) ( )  
    法官对鉴定意见难以实质审查的问题尚未解决,原因在于鉴定意见的不确定性和专业性,审鉴双方受趋利避害动机的驱动。而专业通俗化是将专业知识通俗化,帮助法官更好地认定案件事实的方法。具备多伯特规则和法律观点指出义务的理论依据,也是在现有司法资源配置基础上,遵循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路,依托新型技术解决鉴定意见实质审查问题的可行化路径。不仅能够强化审查心证,还有助于实现有效审查,更能够推进积极审查,为鉴定意见的实质审查提供关键抓手和新思路。同时,也要坚持审判中心化的基本原则,完善鉴定可视化的制度保障,构建审查智能化的技术支撑,为鉴定意见的实质审查提供多重进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司法鉴定专门人才的创新培养:专业教育与执业教育的衔接模式
    张鹏辉, 王 炜
    2023(4): 97-104.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4.013
    摘要 ( )   PDF(1199KB) ( )  
     依托《关于严格准入 严格监管 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公信力的意见》的落地实施,立足全国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一体化视野,为切实提高司法鉴定质量和司法鉴定公信力,大力加强司法鉴定专门人才队伍建设提供建设性意见。面对司法鉴定机构专业性不强、人才缺口显著和继续教育教学理论与执业能力、执业资格不匹配等问题,在出台《关于建立法律职业人员统一职前培训制度的指导意见》的背景下,探索、改革司法鉴定专门人才培养模式面临诸多挑战,通过梳理现阶段司法鉴定专门人才培养现状,创新适应于司法鉴定专门人才发展需求的“专业教育+执业教育”相衔接的继续教育培养模式,为从事司法鉴定领域的从业者、学生、教师和管理者提供有效的发展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大数据时代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机遇、挑战与新技术应用
    孙大明, 王 强
    2023(4): 105-11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4.014
    摘要 ( )   PDF(959KB) ( )  
    从大数据技术的实践应用出发,探究大数据背景下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新难点。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的指导下,对刑事责任能力评定的启动、材料收集、鉴定检查、分析论证、鉴定意见质证等重要环节进行全流程分析,研究如何用大数据技术协助申请启动鉴定,重新认识刑事责任能力评定案件鉴定材料的来源、载体、要求的新变化,精神检查结果的可靠性检验,鉴定数据分析的智能化辅助,同时积极应对数据化质证的挑战。大数据背景下鉴定材料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关联性是质证的重点,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鉴定材料收集、检查结果验证、数据分析等,能够进一步提升该类鉴定的质量,从而提升司法鉴定的公信力和科学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