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ISSN 1671-2072  CN 31-1863/N

过刊目录

    2023年 第3期(总第0期)
    刊出日期:2023-05-15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讨:鉴定意见可靠性与证据分析
    鉴定综述
    鉴定科学
    鉴定论坛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研讨:鉴定意见可靠性与证据分析
    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意见的可靠性问题研究
    王 旭, 张洺睿,
    2023(3): 1-8.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3.001
    摘要 ( )   PDF(1235KB) ( )  
    为满足各种调查以及证据应用的目的,法庭科学/司法鉴定意见应当具有可靠性。开篇以法庭科学/司法鉴定可靠性之问展开,系统梳理了法庭科学/司法鉴定的相关概念。以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刑事司法中的法庭科学报告为参照,介绍了该报告的中心思想,指出鉴定意见的可靠性包括重复性、再现性和准确性,并提炼了该报告中关于法庭科学鉴定方法可靠性的科学标准,即鉴定方法需具有基本有效性和适用有效性。前者的科学标准又包括了两个要素:具有可再现性且一致的鉴定程序;经实证研究确定的该鉴定方法的误报率和灵敏度等。基于以上评介与分析,提出当前我国鉴定意见可靠性建设需包括五个方面:确保应用的科学理论/方法得到法庭科学共同体的普遍接受性;应保证鉴定方法本身的科学有效性;应对司法鉴定人主体的适格性提出要求;防范动机偏见与认知偏差对可靠性的影响;加强司法鉴定内部审核建设、全面加强法庭科学/司法鉴定的质量控制,以确保鉴定意见的可靠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意见可靠性问题研究
    张保生, 董 帅
    2023(3): 9-2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3.002
    摘要 ( )   PDF(1691KB) ( )  
    鉴定意见可靠性是证据可信性的一个重要维度,与相关性之证据准入门槛相比,可靠性是鉴定意见证据品质高低的主要指征,不可靠的鉴定意见会成为事实认定错误之源。增强鉴定意见的可靠性有三个主要途径:一是加强鉴定过程质量管理,包括重视预评估(合同评审)程序的作用,建立检材来源全程可追溯机制,维护司法鉴定机构和司法鉴定人的“中立性”;二是完善鉴定意见法庭举证、质证程序,包括辨认鉴真证人凭借亲身知识、司法鉴定人运用专门知识对鉴定材料同一性或真实性的证明,律师和专家辅助人对鉴定意见可靠性的质证;三是法官对鉴定意见基础有效性和应用有效性的认证“把关”。在鉴定意见基础有效性审查中,关键是把握一项具体法庭科学技术的“错误率”和“法庭科学技术标准”。同时,还探索了鉴定全过程似然比量化控制的国际理念。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确定性鉴定意见可靠性的重述及审查路径
    郭 华
    2023(3): 21-28.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3.003
    摘要 ( )   PDF(1081KB) ( )  
    鉴定意见的可靠性与其能否重复获得一致性的结果密切相关。不确定性鉴定意见作为鉴定结果的一种正常现象,如若其不确定的结果在再鉴定中重复一致,符合司法鉴定科学性的要求,则具有可靠性。倾向肯定和倾向否定的不确定性鉴定意见因结果的方向不同,其证实的可靠程度存在差异,在一定意义上会影响鉴定意见作为证据的可采性,但通过证伪的质证方式可增强或者减弱其可信性,获得有效性的结果。如若不确定性鉴定意见无法证伪且具有科学性,在认定案件事实上则能发挥证明的作用。审查判断不确定性鉴定意见首先排除不符合科学性的意见,然后对其可靠性进行审查判断,并经过程序控制检验其重复的一致性,确保司法鉴定的科学性。司法实践应当警惕一概排除不确定性鉴定意见的做法,理论上也需要摒弃不确定性鉴定意见不可靠的偏见,使其回归司法鉴定科学性的本质并发挥固有的功能。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比较法视野下鉴定意见可靠性标准的法律表达
    吴洪淇, 成小爱
    2023(3): 29-35.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3.004
    摘要 ( )   PDF(1000KB) ( )  
    在法律层面上,对科学证据可靠性标准的强调和规范体系的建构是强化对科学证据审查的产物。科学证据可靠性标准在美国经历了一个酝酿、成型并最终不断系统化的过程。美国的可靠性标准改革与建构对加拿大、英国等其他英美法系国家产生了重要的扩展性影响。在改革当中均在证据审查一般性标准之外,这三个国家还着重强调了对专家意见的可靠性标准,与此同时也根据本国的情况建构了不同类型的可靠性标准规范体系。通过对不同国家科学证据可靠性标准改革进程的比较,对可靠性标准的设定模式所考虑的基本要素进行提炼和揭示,进而对我国鉴定意见可靠性标准的法律表达提供诸多借鉴。我国应该在现有制度基础上进一步明确鉴定意见的可靠性标准并将其整合成一个相对完善的规范体系。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综述
    油漆物证鉴定技术研究进展
    孙其然, 王雅晨, 张清华, 卞新伟
    2023(3): 36-44.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3.005
    摘要 ( )   PDF(1328KB) ( )  
    油漆物证是司法鉴定实践中最常见的物证种类,在道路交通事故、入室盗窃等案件中,油漆物证常常是案件调查和法庭审理的重要证据。油漆是一种成分复杂的工业产品,油漆鉴定需要使用显微检验、红外光谱检验和元素分析等多种技术方法,并综合分析各项检验结果以得出鉴定意见。通过对油漆物证检验新技术、常规检验方法的作用、数据的化学计量学析和结果解释等方面的分析,对2016—2022年期间的油漆物证鉴定技术进展进行综述,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提出研究无损化检验技术、构建高区分率的检验体系、应用人工智能工具和建设基础数据库等发展方向。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骨骼DNA提取与检测的法医学研究进展
    杨子豪, 夏若成, 王思贤, 杨光远, 陶瑞旸, 杜志淳
    2023(3): 45-52.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3.006
    摘要 ( )   PDF(936KB) ( )  
    骨骼DNA提取与检测是大规模灾难受害者、失踪人员以及刑事案件法医DNA鉴定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骨骼的部位、类型以及温度、湿度、微生物、酸碱度等因素都会影响骨骼中DNA的“质”和“量”,从而影响检测的准确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DNA检测试剂盒以及单核苷酸多态性技术、线粒体DNA检测技术不断进步,提高了骨骼DNA的提取与检测的成功率。因此,了解影响DNA提取与检测的骨骼类型以及环境因素,选取适当的检测方法和手段显得尤为重要,通过重点综述影响骨骼DNA 质量的环境因素以及骨骼DNA提取与检测手段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法医学领域使用骨骼作为检材时遇到的问题提供指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科学
    缴获电子烟油中新型合成大麻素ADB-BUTINACA和4-Fluoro ABUTINACA的鉴定分析
    郭 颖, 吴 波, 杨 乔, 王学虎, 崔明伟, 苏梦翔
    2023(3): 53-6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3.007
    摘要 ( )   PDF(1849KB) ( )  
    目的 建立基于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和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法(LC-Q-TOF-MS)技术鉴定缴获电子烟油中新型合成大麻素的方法。方法 缴获的电子烟油经提取后使用GC-MS和LC-Q-TOF-MS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GC-MS分析结果经自建标准品谱库比对法检出合成大麻素N-(1-氨基-3,3-二甲基-1-氧亚基丁-2-基)-1-丁基-1H-吲唑-3-甲酰胺(ADB-BUTINACA);还有一未知成分,其GC-MS和LC-Q-TOF-MS的碎片信息与已知的合成大麻素类物质5F-APINACA类似;通过质谱解析,推断未知成分为一种新型合成大麻素类物质4-Fluoro ABUTINACA。结论 该方法在缺乏标准品的情况下,为新型合成大麻素类毒品解析提供了一种快速、简便的筛查思路。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双能X线骨密度仪的骨折形成时间推断研究
    崔学军, 王龙龙, 叶尔扎提, 王治民, 赵 东, 王 旭
    2023(3): 61-65.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3.008
    摘要 ( )   PDF(674KB) ( )  
    目的 研究人体骨折部位骨矿物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变化规律,分析其与骨折形成时间的关系。方法 共收集451例外伤性股骨骨折患者样本,其中男性 233例,女性218例,年龄范围为20~79岁;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量法,在骨折当时及骨折后2、4、6、8、10周分别对患者骨折区域R1和健侧对照区域R2进行BMD检测;应用SPSS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骨折患者的BMD值与年龄呈负相关,骨折区的BMD值低于正常人群,但会随着骨折时间的延长而升高,男性患者的BMD值大于女性患者,利用BMD值推断骨折时间的方程为:Y=(X1-0.714+0.069×X2+0.111×X3)/0.036(X1代表BMD值,X2代表性别,X3代表年龄分组,Y代表骨折时间)。结论 利用双能X线测量骨折区域的BMD值可以推断骨折形成时间,在人体损伤程度鉴定、损伤形成时间推断以及三期评定等法医临床学鉴定实践中有应用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不同年代相近年龄人手指皱纹变化初步探究
    唐 玮, 陈世韬, 张丽梅, 张忠良, 陈福鼎, 宋焕庭
    2023(3): 66-7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3.009
    摘要 ( )   PDF(888KB) ( )  
    目的 通过不同年代20岁左右男性的十指捺印样本的手指皱纹观察,分析不同年代相近年龄人手指皱纹的变化趋势及其可能原因。方法 收集四个不同年代20岁左右男性十指指纹捺印样本370份。观察并统计十指指纹捺印样本的每个手指皱纹条数,计算出不同年代的手指皱纹的出现率和平均皱纹条数。结果 四个不同年代年龄在20岁左右男性的手指皱纹出现率及皱纹平均条数随着年代的推移,呈现出显著增加的现象。结论 随着年代的推移,人们的精神状态和身体健康状况发生了变化,并且在人的手指上以皱纹这种生物学特征增多的形式表现了出来。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微量物证在建筑材料高空坠物案件中的应用
    张冠男, 郭洪玲, 李亚军, 郑继利, 李光耀, 孙振文, 王 萍, 朱 军
    2023(3): 71-77.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3.010
    摘要 ( )   PDF(1661KB) ( )  
    目的 研究不同来源砖头的外观、矿物、元素差异,建立综合区分方法,实现涉案砖头检材与可疑来源砖头样本的比对和溯源。方法 用X射线荧光光谱(XRF)、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能量色散X射线方法(SEM/EDS)检验检材坠落砖头与11份不同来源的样本砖头的外观、矿物和元素差异,并用极差法对元素定量分析结果进行甄别。结果 坠落砖头与6个嫌疑房间的砖头样本的分析结果有显著差异,与1个嫌疑房间样本的分析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 检验结果实现了砖头的区分和溯源。通过对砖头中元素和矿物成分的多方法检验和数据处理,能够挖掘、分类和溯源相关的证据信息,为高空坠物案件侦办提供线索。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云南红河地区彝族20个常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
    魏 巍, 杨 杰, 徐冲冲, 卢晓筱, 袁晓坤, 杨 朔, 张寿勋, 夏 生, 黎 宽, 连心情, 钟树荣,
    2023(3): 78-85.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3.011
    摘要 ( )   PDF(963KB) ( )  
    目的 调查云南红河地区彝族人群20个常染色体短串联重复序列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分析云南红河彝族与其他不同群体的遗传关系,为法医学鉴定及群体遗传学研究提供基础数据。方法 收集2 342份云南红河彝族人群无关个体样本,Chelex-100法提取样本DNA,采用PowerPlex21 System试剂盒进行PCR复合扩增,用ABI 3130XL自动遗传分析仪对PCR复合扩增产物进行毛细管电泳分离,用GeneMapper ID-X 1.5软件进行STR分型。使用 Modified-Powerstats 软件统计等位基因频率及匹配概率等法医学参数,并进行Hardy-Weinberg平衡检验。使用 Arlequin软件计算FstP 值。使用Phylip软件计算Nei’s遗传距离,使用 SPSS 软件进行多维尺度分析。应用Mega软件构建相邻连接系统发育树。结果 20个STR基因座中共观察到318个等位基因和1 314种基因型,各基因座等位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P>0.05/20=0.002 5)。20个STR基因座的累积个人识别能力达到0.999 999 999 999 999 999 999 999 729 502,累积非父排除概率达到0.999 999 994 995 179。Fst值、Nei’s遗传距离以及邻接法系统发育树的结果均提示,云南红河彝族与广西彝族、云南越南人群和云南佤族的遗传距离相对较远。结论 上述20个STR基因座在云南红河地区彝族群体中具有高度多态性,可用于法医学鉴定和群体遗传学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论坛
    法庭语音证据评价的范式转变及其进路
    张翠玲
    2023(3): 86-95.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3.012
    摘要 ( )   PDF(1249KB) ( )  
    法庭科学领域正经历着一场证据评价的范式转变。长期以来,法庭科学不断面临着“科学性”的质疑、挑战和信任危机。为了更好地满足法庭对证据技术的“科学性”要求,提高其准确性、可靠性、客观性和透明性,国际上提出了效仿DNA分型检验,“以实证为基础、基于数据方法进行概率评估,并通过错误率估算表明其局限性”的证据评价新范式。法庭语音证据技术作为法庭科学的分支之一,也同样面临范式转变这一历史选择。首先,从语音证据技术的历史发展出发,分析传统语音证据评价范式的主要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其次,从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两个方面分析论证语音证据评价范式转变的发生逻辑。再次,从逻辑框架、技术方法和验证方法三个方面阐述法庭语音证据评价新范式的核心要素和技术流程。最后,结合法庭语音证据评价新范式的国内外发展现状,提出我国语音证据评价新范式的发展路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清代命案检验不实问题探析
    王晓斐
    2023(3): 96-103.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3.013
    摘要 ( )   PDF(1493KB) ( )  
    命案检验结果是案件审理的重要依据,但命案检验不实问题一直缺乏整体性研究。通过研究实录、报刊、档案等史料可知,清代命案检验不实问题可以分为仵作受贿误验或错验、官员干预或捏造、民众诬告三类情况。清代命案中出现检验不实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仵作和官员的能力、利益的驱使、官员的自保之策和传统观念都有可能会导致案卷所呈现的检验结果与实际不符。清代为解决命案检验不实问题做出了很多的尝试和努力。清代命案检验不实问题反映了传统社会长期存在的制度与实践的摩擦碰撞,以及社会政治与生活的矛盾性与多样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车辆火灾鉴定的归类和争议解决机制
    班孝东, 李国庆
    2023(3): 104-11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3.03.014
    摘要 ( )   PDF(1045KB) ( )  
    现行的车辆火灾鉴定工作存在矛盾争议复杂、技术鉴定难度大、多头鉴定以及对鉴定结果的过度依赖等突出问题。在此背景下,论证车辆火灾鉴定的技术鉴定和痕迹物证鉴定的双重属性,阐述在司法实践中从专业技术角度对车辆火灾鉴定事项进行合理分类和规范性鉴定,以期符合立法和司法初衷,避免有关“事实不清”的司法裁判纠纷。针对车辆火灾鉴定的现状和行业管理问题,结合鉴定行业现存的共性问题,提出建设“争议鉴定意见”救济机制、惩戒机制以及强化行业协会责任机制的具体解决方案构想。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