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ISSN 1671-2072  CN 31-1863/N

过刊目录

    2021年 第4期(总第0期)
    刊出日期:2021-07-15
    上一期    下一期

    鉴定制度
    鉴定综述
    鉴定科学
    鉴定论坛
    诉讼与案例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鉴定制度

    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发展历程与问题研究

    张 强, 蔡俊雄, 刘 哲, 等
    2021(4): 1-9.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4.001
    摘要 ( )   PDF(1103KB) ( )  

     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估结论或鉴定意见是环境行政处罚决定的重要依据,也是开展环境污染刑事犯罪审判、民事侵权责任诉讼、损害赔偿磋商与诉讼的重要依据。通过阐述我国生态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与司法鉴定的不同起源、发展历程与交叉以及现状情况,重点关注司法鉴定与评估机构的建设情况,鉴定评估技术规范与标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以及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与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两项重大制度的推动与促进,剖析并提出了我国生态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发展现阶段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司法鉴定人及其意见的法律性质——基于新《民事证据规定》的分析

    田亦尧, 赵 燊
    2021(4): 10-2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4.002
    摘要 ( )   PDF(2118KB) ( )  

     新《民事证据规定》重构了民事诉讼中司法鉴定人的诉讼地位和鉴定意见的法定委托要件,环境司法活动中最为关键的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亦须因之作出相应调整。从鉴定意见内涵界定角度视之,以往法庭采信环境损害司法鉴定意见时的资质中心主义和科技中心主义有必要向以审判为中心的法定主义转变。从鉴定人诉讼地位角度视之,在“有专门知识的人”制度体系中,当事人聘请的鉴定人、“专家辅助人”以及法院委托的鉴定人、“专家辅助人”都应当顺应庭审实质化改革要求,明确当事人聘请的有专门知识的人在庭审中的科技对抗角色和法院委托的鉴定人对法官的中立辅助作用。从新《民事证据规定》的重构开始,还需延展至环境司法专门化背景下,明确环境资源案件归口管理过程中需要及时建立民事诉讼、刑事诉讼、行政诉讼等不同诉讼程序中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人及其意见的衔接与转换规则。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法院的专家:英国专家证人权责的重塑及启示

    宫 雪
    2021(4): 21-29.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4.003
    摘要 ( )   PDF(1349KB) ( )  

    在英国,专家在参与法院审判时至少曾分别扮演过以下四个角色:当事人的专家、特别陪审团、技术陪审员和法庭专家,这一发展脉络与诉讼中查明事实的主导权之变化及对抗制的确立和发展有关。近年来,英国民事司法改革通过限制专家证据的运用、强调专家对法院之职责以及限制专家证言的适用,重塑了专家证人的权利和责任——“法院的专家”成为专家证人的新角色和新定位,其选任权、资格、职责等也随之发生着转变。这一转变实质上是英国为克服当事人主义的弊端,而将法院对专家证据的控制权逐步进行了强化。在我国,法官的鉴定权责与鉴定人权责的划分决定了鉴定程序能否良性运作,面对近年来“不鉴不审”“鉴定泛化”“虚假鉴定”等司法鉴定乱象,我国2019年颁布的《民事证据规定》对鉴定制度进行了完善。通过与英国相关规定比较可以发现,我国应当在鉴定委托的必要性和自行鉴定的效力明确,鉴定人的合理定位与程序参与,以及法官对鉴定人的行为约束等方面予以进一步完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综述

    合成大麻素类新精神活性物质研究进展

    刘梦曦, 向 平, 于治国, 等
    2021(4): 30-4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4.004
    摘要 ( )   PDF(974KB) ( )  

     合成大麻素类(SCs)新精神活性物质是指人工合成的内源性大麻素CB1CB2受体激动剂。该类物质多以香料、花瓣、烟草和电子烟油等形态出现,吸食合成大麻素对人体具有较强的致幻、镇定和抑制作用,从而产生强烈的快感,但伴随着精神错乱、头昏眼花、嗜睡、躁动、烦躁、恶心以及呕吐等副作用,其对公众的健康和安全构成重大威胁。通过对合成大麻素的结构类型、样品前处理方法、分析方法以及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司法鉴定实践提供参考依据。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眼外伤后视觉功能障碍法医学鉴定研究进展

    俞晓英, 陈捷敏, 周智露, 等
    2021(4): 41-47.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4.005
    摘要 ( )   PDF(1017KB) ( )  

     眼外伤是视力损害的重要原因。美国眼外伤协会根据眼外伤后初次视力水平制定的眼外伤评分标准(OTS)有助于估计愈后视力,国内学者据此研究建立了根据伤后初次视力推算愈后视力的回归方程。有关自身眼病因素与视力关系的研究成果,如近视者眼球结构变化与视力之间存在相关性,年龄相关性病变同样也会对视力造成相当的影响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在眼外伤愈后视力的评估、特别是伤病关系鉴定中具有意义。除上述以外,眼外伤后具体的医疗过程及其介入的其他影响因素等,也都会对愈后视力造成一定影响。在视觉功能的法医学检验和鉴定中,有必要全面掌握相关资料,客观分析各种影响因素,并结合视觉电生理的检验技术作出全面分析、综合评定。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科学

    22例外伤后牙缺失的伤病关系分析

     

    彭 钊, 占梦军, 范 飞, 等
    2021(4): 48-54.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4.006
    摘要 ( )   PDF(4011KB) ( )  

    目的 探讨外伤后牙缺失的损伤特点,提出伤病关系分析的原则与思路,为法医临床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20162月—20201月由四川华西法医学鉴定中心受理并出具明确鉴定意见的22例外伤后牙缺失案件,按照基本情况、伤后首诊时间、口腔其他附加损伤、既往牙病史、牙科影像检查情况、委托鉴定事项、鉴定意见等信息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在全部案例中,外伤后牙缺失最容易发生的部位是上颌,最容易缺失的牙齿类型是切牙。在伤后早期就诊的案件中,除了牙齿缺失外,均有不同程度的口腔颌面部损伤。口腔影像学检查在口腔病变程度判断中有较高价值,有近一半案例涉及到伤病关系分析。结论 依据明确的外伤史、伤后治疗记录,特别是结合口腔影像学检查,能够较好地把握此类案件伤病关系分析的要点。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损伤医疗损害法医学鉴定分析

    沈寒坚, 陈 芳, 朱 琨, 等
    2021(4): 55-61.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4.007
    摘要 ( )   PDF(890KB) ( )  

    目的 探讨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医疗损害的类型及因果关系鉴定方法,为该类型医疗损害案件的鉴定提供参考。方法 对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自20131月至202012月受理的妇产科手术致泌尿系统损伤医疗损害案件,按照原发疾病、手术方式、损害后果及因果关系类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6例案件中子宫良性疾病13例、子宫恶性肿瘤23例,传统开放手术11例、腹腔镜手术25例,膀胱损伤6例、输尿管损伤30例,医疗过错与损害后果之间无因果关系1例、轻微原因1例、次要原因3例、同等原因9例、主要原因21例、全部原因1例。结论 在此类医疗损害案件鉴定过程中,最终因果关系类型的判定与自身疾病、损害后果、医疗过错等均密切相关。通过列举妇产科手术后泌尿系统损伤的典型案例,就因果关系类型的辨析进行了具体的阐述,总结了医疗损害鉴定过程中关于因果关系类型及参与程度评定较为实用的方法,便于鉴定人在实践中借鉴和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多光谱光场成像在公安视听技术中的应用

    李云鹏, 孙 鹏, 代雪晶, 等
    2021(4): 62-71.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4.008
    摘要 ( )   PDF(12836KB) ( )  

    目的 为提升公安视听技术中光学成像设备对目标客体的发现、记录与识别能力,解决使用传统二维相机造成图像和视频中目标客体信息缺失的缺点,将多光谱光场相机引入公安视听技术领域,该相机可以同时获取被摄物的空间、方向信息及光谱信息,可以更加全面地记录客体特征信息。方法 将多光谱光场相机的全焦点、超景深、三维成像、视点自由变换、多物理信息快照式成像等功能,分别应用于公安视听技术的各个领域:现场摄影、物证检验摄影、刑事相貌、视频侦查技术、警务智能识别。结果 光场相机可以有效解决潜在物证失焦等疑难物证的拍摄问题;将影像的保存维度提升至四维,即三维空间与光谱维度,大幅提高物证与人脸识别时的特征点,有效提高物证比对精度与人像同一认定精度;在警务智能识别技术的应用中,可以提高人体行为特征相似度量化的精确性,以及调高虹膜采集成功率、提升虹膜识别精度。结论 多光谱光场成像技术可全面提升公安视听技术中各领域的技术指标,极大提高现场物证的发现与识别效率、提升物证信息保存的完整度,并且可提高视频侦查技术中人像比对精度,以及在警务智能识别应用中的识别成功率和准确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基于迁移学习的AI合成人脸图像鉴别研究

    牛瑾琳, 王华朋, 张琨瑶, 等
    2021(4): 72-76.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4.009
    摘要 ( )   PDF(725KB) ( )  

    目的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生成高质量人脸图像的伪造技术愈发成熟,使得人脸图像的真实性检验面临重大考验。利用一种深度学习的方法对真伪人脸图像进行二分类,以实现对伪造图像的识别。方法 提出一种基于迁移学习的方法,构建MobileNetV2网络,保留其在ImageNet数据集上的预训练权值,并对采用FaceSwap技术生成的5 274张假脸图像和6 650张真脸图像进行辨识。结果 迁移模型在测试集上预测的准确度能达到0.94,该网络架构对于真假人脸图像的辨别具有一定的稳健性。结论 利用迁移学习的方法能够实现对真伪人脸图像的辨识,在一定程度上对AI合成人脸图像的真实性检验具有借鉴意义。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论坛

    法医临床鉴定技术运作管理和风险管控关键点

    夏文涛, 方建新
    2021(4): 86-92.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4.011
    摘要 ( )   PDF(1079KB) ( )  

     法医临床鉴定案件量大,投诉发生率也较高,引发投诉的风险可以归纳为程序上和实体上的原因。分析法医临床鉴定的风险与其技术特点有关,如判定性标准的理解可能存在差异,规定内容也容易滞后,标准和方法体系迄今仍不够完善,方法存在缺如或重复,委托受理过程中的认识时有差异等,都是可能的风险点。规范的鉴定技术运作和有效的质量管理有助于风险的识别和防控,持续提高鉴定效能。实际工作中,行业应加强对标准条款的统一理解,严格按照标准和方法的选择原则正确适用,对于不同方法造成的结果差异应形成内部工作要求,注意适当的验证,过程中应重视规定的文件化以及外部专家的作用,加强司法鉴定文书、特别是分析说明和鉴定意见表述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研究热点——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文献分析

    屈国强, 杨智曦, 梁 曼, 等
    2021(4): 93-99.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4.012
    摘要 ( )   PDF(5152KB) ( )  
    生态环境损害问题困扰着大部分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各国日益重视生态环境损害的评估、赔偿及修复工作,环境损害司法鉴定开始登上历史舞台。通过文献计量学方法应用CiteSpaceVOSviewer软件,针对生态环境损害和司法对策文献的学科、国家、机构及作者分布特征,以及文献的共被引等信息可视化进行研究。研究发现:20世纪70年代起,美国的一些机构持续引领研究热潮,无论是空气颗粒污染、土壤或水体的重金属污染等均受到重视;作为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我国相关研究自21世纪初开始迅速崛起,近年发布的一系列针对环境损害司法鉴定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承袭了前期成果和客观需求,更为将来的研究成果及司法实践奠定基础。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专家辅助人制度运行现状与完善路径——基于“法庭调查规程”试行后的实证研究

    傅淑均, 朴宗根
    2021(4): 100-106.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4.013
    摘要 ( )   PDF(1087KB) ( )  

    刑事专家辅助人制度建立以来,在我国刑事诉讼中对完善鉴定制度、推动控辩平等对抗、强化质证权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该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率却远低于预期,运行中尚存在诸多问题制约其功能发挥。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该制度在我国尚处于构建阶段,相关法律规定较为概括,一些根本性问题尚未厘清。虽然2018年实施的《人民法院办理刑事案件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庭调查规程(试行)》、2021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等对该制度运行的程序进行了一些细化,但诸如刑事专家辅助人的诉讼地位、权利义务、“必要性”准入审查等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诉讼与案例

    骨骼肌内血管瘤破裂出血伤情鉴定1

    洪 翔, 何冰凡
    2021(4): 107-108.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4.014
    摘要 ( )   PDF(653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CTAMRA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损伤程度鉴定1

    董黄勇, 鲍 斌, 王 伟, 李兆俊
    2021(4): 109-11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4.015
    摘要 ( )   PDF(1034KB) (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