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
主办:司法鉴定科学研究院
ISSN 1671-2072  CN 31-1863/N

过刊目录

    2021年 第5期(总第0期)
    刊出日期:2021-09-30
    上一期    下一期

    专题研讨:司法鉴定公信力建设
    鉴定综述
    鉴定科学
    鉴定论坛
    全选选: 隐藏/显示图片
    专题研讨:司法鉴定公信力建设
    司法鉴定公信力的内生性基础及其提升路径优选
    郭 华
    2021(5): 1-8.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5.001
    摘要 ( )   PDF(1296KB) ( )  
    司法鉴定在深化其管理体制机制改革进程中出现了公信力不足的困境,增强和提升其公信力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司法鉴定表面呈现的权威旁落,深层折射出其科学性的信心不足。司法鉴定公信力受制于社会舆论导向、当事人争议以及使用部门评价等诸多方面衍生出的不信任,源于法官过度依赖作为证据的鉴定意见来替代事实裁判引发的负面效应,根植于其可靠性的销蚀和可信性的降低。解决问题,需要从外部减少影响司法鉴定公信力的因子,消除对其认识的偏差和舆论宣传的误导,司法鉴定科学性的内部基础,通过尊重司法鉴定科学性来维护其可信性的向度,获得司法鉴定权威的力量,从而使其公信力得到提升。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民事证据制度改革视角下司法鉴定制度的完善——兼论司法鉴定公信力的提高
    杨小利
    2021(5): 9-19.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5.002
    摘要 ( )   PDF(1583KB) ( )  
    民事司法鉴定制度涉及民事证据制度和司法鉴定管理制度,其完善需要两种制度的“双向奔赴”。从产生之日起,两种制度对司法鉴定的含义有着不同的界定,从分歧走向统一的过程也是对鉴定制度的定位逐渐清晰的过程。沿着历史发展的脉络,对包括民事鉴定制度在内的民事证据制度改革进行梳理,以举证责任制度改革为中心的证据制度改革带来了鉴定制度各方面的完善。对于尚待解决的问题,则需从对鉴定制度的科学认知、司法鉴定人定位的明晰、鉴定释明权的内容以及鉴定与举证责任关系的明确得以实现。当然,制定一部《民事证据法》也是新时代的呼唤。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司法鉴定公信力视角下的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的证据效力
    史长青
    2021(5): 20-31.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5.003
    摘要 ( )   PDF(1818KB) ( )  
    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的证据效力判断,是与司法鉴定公信力息息相关的现实问题。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作为当事人获取证据的重要手段,其证据资格已经获得法律承认,但证明力的审查判断却长期处于模糊状态。究其原因,主要是性质定位不明确,长期存在鉴定意见、证人证言、书证和当事人陈述等学说之争。鉴于我国主要采纳严格证明制度,若某证据材料被排除在法定证据种类之外,将无法为其明确证据审查判断规则。因此,有必要将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归入与其最相类似的法定证据种类,即书证之中。但区别于普通书证,私鉴定意见证据效力的审查重点是其实质证明力,并且审查判断应区分四个阶段:举证、实质证明力的初步认定、质证以及实质证明力的最终认定。此外,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与其他证据相比,通常法院委托鉴定、行政委托鉴定的证明力较大,当事人单方委托鉴定较共同委托鉴定的证明力要小,但仍应在具体案件中具体分析。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司法鉴定公信力的反思及破解的制度机制选择
    朱晋峰, 吴何坚
    2021(5): 32-46.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5.004
    摘要 ( )   PDF(2312KB) ( )  
    作为自然科学技术运用到诉讼中解决事实问题的典型代表,司法鉴定对于促进司法现代化、司法公正发挥了关键作用,诉讼各方赋予了鉴定意见极大的信任,但随着问题的不断暴露,司法鉴定也饱受各界诟病。如何重新确立司法鉴定公信力,除了要在观念上重新正确认识司法鉴定的证据效力,避免“唯鉴定是从”的局面以外,还需要从管理模式、管理范围、管理手段等管理角度,鉴定启动、鉴定实施等诉讼角度,鉴定人出庭、专家辅助人、鉴定意见认证等证据角度对司法鉴定公信力的提升进行宏观考察。同时,还应当重新诠释当事人鉴定申请权的行使、鉴定技术标准的运用以及鉴定意见采信的基本模式等在理论和实务界存在的微观误区。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环境诉讼中鉴定意见与专家意见证明力研究
    王灿发, 张天泽
    2021(5): 47-54.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5.005
    摘要 ( )   PDF(1349KB) ( )  
    环境诉讼中专业意见(鉴定意见及专家咨询)对于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等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当前我国在专业意见证明力方面缺少具体的法律明确规定,“关系鉴定”“庭外专家”等现象一定程度上导致了专业意见证明力的错位与混乱。为补强专业意见在环境诉讼中的证明力,需从专家选任、证据呈示、专业为本、优化参与等方面着力为之,并推动立法的变革与进展。即对于司法鉴定,应设立专门的环境司法鉴定机构平台;在法官的指导下保障环境诉讼当事人申请鉴定的权利;当庭说明鉴定意见的论证过程以及影响因素;统一规范环境司法鉴定评估机构资质;修法中确认并固定当事人自行委托鉴定的权利。对于专家咨询意见,应扩大“专家”的范围;专家意见需客观呈示;专家意见应以“专业性”为要求;探索建立环境诉讼专家陪审员制度。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司法鉴定公信力视野下的“错误鉴定”相关问题研究
    刘 宇, 方 芳, 赵 锐
    2021(5): 55-64.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5.006
    摘要 ( )   PDF(1533KB) ( )  
    解决错误鉴定问题是提升司法鉴定公信力的关键,但是对于鉴定意见能否分清对错,在理论和实践中均有争议。 从司法鉴定应追求相对真理、主观意见也应有客观标准的角度对界定错误鉴定的可行性进行辨析;对实践中解决错误鉴定问题的必要性进行辨理;界定错误鉴定的内涵、外延及其特征;提出建立鉴定意见实体评价的标准体系,用以衡量错误鉴定,并在现有法律规定框架下合理设置操作程序,充分发挥“专家库”的作用,以解决错误鉴定问题。为提高司法鉴定的公信力,要从解决主要矛盾入手,并对错误鉴定问题进行论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综述

    纸喷雾质谱技术在法医毒物学领域的应用

    蒋诗佳, 严 慧, 沈 敏
    2021(5): 65-74.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5.007
    摘要 ( )   PDF(1216KB) ( )  

    纸喷雾质谱利用新兴的敞开式电离技术——纸喷雾电离技术,能够对目标化合物进行快速筛选、定量检测,已应用于临床药物监测、法医毒物分析与食品安全等领域。该技术操作简便,样品无需预处理即可实现快速分析,且在复杂生物样品检测中可有效降低基质效应。通过综述纸喷雾质谱的原理、发展、关键参数、优化方法、定量方法以及在法医毒物鉴定实践中的应用,以期推动该技术在法医毒物领域中的发展。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常见微量物证的颜色分析

    胡 灿, 朱 军, 梅宏成, 郭洪玲, 郑继利, 李亚军
    2021(5): 75-81.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5.008
    摘要 ( )   PDF(1484KB) ( )  
    颜色是泥土、纤维、油漆等常见微量物证的重要特征之一,颜色分析是实现物证准确鉴定的重要内容。然而目前国内法庭科学领域物证颜色分析还主要依赖于肉眼观察及主观描述,不利于颜色这一重要特征作为科学证据在庭审过程中使用。通过对常用的RGB颜色模型、孟塞尔颜色模型和Lab颜色模型的特点介绍,并对影响泥土、纤维、油漆物证颜色的因素进行归纳,以明确物证颜色差异产生的原因。然后对常用的目测法、光谱法、机器视觉法等颜色分析方法的特点与应用情况进行了总结,对颜色分析未来的工作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国内从事微量物证检验研究的同行提供参考。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科学

    车辆与行人碰撞事故重建及行人损伤研究

    曾文铭, 陈吉清, 兰凤崇, 魏 丹
    2021(5): 82-88.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5.009
    摘要 ( )   PDF(5092KB) ( )  

    目的 车辆与行人碰撞事故多发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重大损失,研究行人在真实事故中的生物力学响应,对弱势道路群体损伤防护、降低人员伤亡具有深远意义。方法 结合PC-CrashMADYMO仿真软件对一起真实交通事故进行事故重建与人体损伤复现分析。首先,通过 PC-Crash分析得到与事故数据相吻合的碰撞参数;然后,建立肇事车辆的多刚体模型及行人缩放模型,根据相关参数定义MADYMO模型的边界和初始条件。结果 仿真模型能很好地重现事故中行人的碰撞运动形态,仿真得到的头部和下肢的生物力学响应参数与行人损伤诊断结果相吻合。结论 通过运用多体动力学MADYMO PC-Crash 耦合计算的方法进行事故重建和损伤重建,大大简化实际交通事故重建分析难度,初步证明了模型及方法的有效性,是研究真实事故中弱势道路群体损伤参数的有效工具,对于交通伤法医鉴定及深化交通伤机理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口罩佩戴对人像鉴定的影响

    卢启萌, 毛 晓, 凌 嵘, 陈晓红, 曾锦华, 耿浦洋, 孙维龙, 卞新伟, 施少培
    2021(5): 89-94.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5.010
    摘要 ( )   PDF(4833KB) ( )  

    目的 通过比较口罩佩戴前后的特征变化,研究口罩佩戴对人像鉴定中使用的面部形态特征的影响。方法 在现有人像同一认定方法主要特征分类的基础上,测量了7名志愿者分别佩戴3种常见类型口罩后面部的遮挡面积,同时统计了197组人像照片所示的口罩可能遮挡区域的特征分布。结果 通过测量和统计发现,面部面积的40 %45 %被口罩遮挡,特异性特征约有42 %分布于被口罩遮挡区域内。结论 基于实验结果的分析可以对佩戴口罩带来的特征减少和变化进行价值衡量,并根据相关的鉴定规范出具科学可信的鉴定意见。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鉴定论坛

    护理依赖鉴定标准在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中的应用与借鉴——基于ADL的分析

    刘诗麟, 王 旭
    2021(5): 95-102.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5.011
    摘要 ( )   PDF(1075KB) ( )  

    我国人口老龄化以及失能人群比例增多的趋势带来诸多问题,同时也造成我国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体对长期护理需求的增加。长期护理保险作为我国老年照顾保障的一种类型,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关注,相关主管部门也开始着手从制度上规划长期护理保险的建设。2016年以来,我国多个城市开展了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试点工作并取得一定的成果,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失能评估标准体系缺失以及既往的失能评估标准呈现混乱等。护理依赖鉴定作为一项司法鉴定项目,在人身损害赔偿中应用得较为成熟,而被评估人的护理依赖程度评定和老年人失能评估中,两者在内涵上具有一致性,如何将护理依赖鉴定标准衔接到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标准的建设中,有待考究与关注。基于ADLWHO-ICF理论,针对护理依赖程度评定多个标准在保险制度中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明确GB/T31447-2014《人身损害护理依赖程度评定》的借鉴意义,为长期护理保险制度的标准体系建设提供思路,进而为公共法律服务平台建设提供理论储备与技术规划。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诉前鉴定在我国民事诉讼实务中的适用探索

    宋方明, 任亚晓
    2021(5): 103-110.  DOI: 10.3969/j.issn.1671-2072.2021.05.012
    摘要 ( )   PDF(1930KB) ( )  

    当前,为应对传统诉讼中鉴定的不足,达到有效缩短审理期限的效果,许多法院已经在民事诉讼实务中推行以法院为委托主体的诉前鉴定模式,并陆续出台了很多相应的指导意见或暂行规定。尽管没有上位法的明确规定,但诉前鉴定在实务中已经爆发出强大的生命力,在我国大部分省市范围内均得到了或多或少的适用和探索。诉前鉴定在民事诉讼实务中的优势作用明显,但是在适用的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对于诉前鉴定活动应该加强规制,学界也应加大对诉前鉴定这一仍处于实践探索阶段的新兴制度的适用研究。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